第(1/3)頁 季禺雖然面壁禁足,但心態依然平靜,自家一人維持早晚功課,打拳,練劍,在墻壁上用劍刻經,刻完一部經書,又用寶劍削平,再鐫刻下一部經書加深記憶。 雖然孤寂卻自在逍遙,隨著劍術愈發高強,刻經速度愈發加快,到面壁半年后,基本一天刻一部經書,道行也愈加高妙,直把這陽泉洞橫豎加寬了數十丈。 動來劍術不綴,閑來靜頌道歌,聲音悠揚傳蕩桐柏崖,體內清虛道炁愈發清晰純粹。 這一日季禺坐罷早課,盤坐于洞內石榻,雙眼微閉,面色紅潤,嘴角微抿,眼觀鼻,鼻觀心,漸入大定境,無悲無喜,無憂無惱,脫離沉俗念頭,心中古鏡不染片塵。 一把寶劍盤于腿上,此劍無名,自霽云公傳下,季禺日夜修持不輟,已有十余載歲月,早已與季禺融合無礙,交修性命。 隨著季禺用功漸入佳境,渾然忘我,卻又天人合一,心中萬般道理,經文奧秘流轉,紫府清炁飛舞,猶如神龍一般,搖頭擺尾。 清炁混轉,季禺觀想出丹爐一座,不斷把清炁淬煉,清炁自八卦爐的八道方位爐口穿梭,自坎位入自離位出,循環往復,一道道雜炁渾濁被八卦爐煉出。 真炁本為虛,與道行一般,皆為無形之物,自觀想而出逐漸煉質煉形,漸漸化為真實,這個步驟與丹功一般,仙家稱之為:借假修真。 季禺入靜功夫漸深,雖還未尋得法性根源,無上大道,但也把一股無形清炁漸漸煉質,逐漸化為真實可見。 只見隨著爐中雜炁燒出,也化為清流,過紫府,下檀中,走上下十二重樓,自闌尾,會陰從督脈沿著而上,又過玉枕,鹵門,下鼻中雙竅。 炁本是人意念觀想之物,季禺想像雜炁自鼻竅而出,竟然真有青黑之炁,脫出鼻中二竅,飛速穿出,凡人亦能看見,可見季禺存神功夫漸深。 而這個功夫便是當年壽公所傳,季禺所記下的一部分,丹法術語喚作:燃柴添薪,拙體壯神,比霽云公尸解術上附帶的內壯之術高明不知凡幾。 只見青黑炁自鼻竅而出,卻并未消散,凡而化為兩道筷子粗細的青炁,如兩道繩索一般化入寶劍之中,寶劍得青炁之助,寒光閃爍,鋒芒畢露,在洞中一汪清虹一般。 青炁被季禺呼出體外,季禺又轉為吸氣,寶劍也化出白芒如兩道白索,鉆入季禺口鼻,凡人一呼一吸算作一息,也是時間單位,而季禺進入大定,一呼一吸卻長達半刻中,氣息愈發悠長。 如此坐功存神,日頭漸漸偏西,天色愈加昏暗,季禺以手撫劍,緩緩收功,雙目開闔,兩道白芒閃爍,照得虛室生白。 洞中并無油燈燭火,只有微微月光透過七星窟,照澈下來,除這七道光點外,洞中一片漆黑,然而季禺雙目如鷹隼一般,視黑夜如白晝,黑暗之中纖毫畢見。 “坐關存神之功,漸入妙境,晝夜吞吐一藏之數,著堪造化之功,遲早能徹底洗清濁氣,回反清虛,而那時,也是貧道我真正入道之時”季禺緩緩自語,語氣平靜,無悲無喜。 “嗯?是誰…藏頭露尾隱于暗處…” 忽然盤坐的季禺神色一動,朝四周掃視,過了半晌,四下依舊黯然無聲,毫無動靜,季禺道行日漸高深,朝泉水方向看了一眼,流水自泉眼中咕咕流出,叮咚響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