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尸地-《盜墓從瓶山開始》
第(1/3)頁
向導侗蠻子領著眾人來到瓶山腳下。
此次三探瓶山,并不直接上山。
陳玉樓安置好了大部隊,讓那蠻子領著他和眾骨干繞山而行,全方位觀察一遍瓶山的山勢。
一圈走下來,只見這瓶山除了古樹參天,還有幾道或清或濁的瀑布自山縫間泄出,匯入巖下的水潭。
那蠻子見陳玉樓表情有異,慌忙解釋道:
“好教諸位好漢知道,這瓶山自古并無水脈,這瀑布想是近幾年雨水大了,積在山腹里的水沖出來,裹著泥石傾瀉而下,在這瓶山與大地的夾角形成了一洼小水潭。”
陳玉樓聞言眉頭緊皺,擔心地宮里濕氣過重,侵蝕了墓中的明器。
若真如此,此次行動怕是要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眾人都若有所思。
就連大土帽羅老歪也想到了此節,臉色很不好看。
他問陳玉樓道:
“陳總把頭,你說這水萬一是從地宮里淌出來的,該是何是好?”
“羅帥安心,陳某之前聽地尋龍時,聞得墓中宮殿皆有甬道相連,即便有一兩處浸了雨水,只消墓道中門戶重疊封閉,必有相當一部分墓室完好無礙,諸位不必憂慮!”
陳玉樓知道此時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就算墓中寶貨盡毀,也必須要挖開瓶山一看究竟,因此心中雖然擔憂,表面上還是一副風輕云淡。
眾人見總把頭語氣篤定,都松了口氣。
一行人繼續在瓶山四周摸排勘察,不斷能見到一些宋元之前被拆毀的石梁石坊。
元墓自古以來最是難盜,只因其不隨墓制,崇好深埋大藏,不封不樹,沒有地面建筑和石人石碑,但有些夯土封石的細微跡象,還是逃不過卸嶺盜魁的眼睛。
陳玉樓邊走邊看,邊讓紅姑娘將瓶山地形繪于紙上,并加以標記。
常言道,千尺看勢,百尺查形。
人從山下觀望,由于視野有限,只可觀形,難以辨勢,所以繪成圖紙,看起來更為詳明。
眾人費了老大的勁,一直從清晨走到晌午,終于走完一周,回到了大部隊駐扎的南山坡。
回去的路上,李長清找了個機會對陳玉樓道:
“陳兄,我雖然不懂倒斗之事,但也研習道經多年,這瓶山雖剝斷險惡,卻仍占據陰陽自然之理,陳兄日后行事之時,還需把握分寸,不可強求,否則有傷天和,恐有災禍將至。”
他說這話的目的,是給對方提個醒,倒斗之時多加謹慎小心。
對于陳玉樓這類人,直言相告定會惹得對方不快,只能婉言相告。
陳玉樓聽后一愣,此話突然,他剛剛正在思量倒斗之事,一時竟沒聽出李長清言語中的深意,還以為是對方的客套話,當即沖他抱拳道:
“李兄良言,陳某謹記。”
李長清見他答的敷衍,知道對方壓根沒放在心上。
看來,還得讓他吃個大虧,才能明白其中利害。
當即打個稽首,不再多言。
......
陳玉樓到了大營,將紅姑娘繪制的瓶山山勢圖,交給了花瑪拐,讓他和羅老歪的副官一起帶著大隊人馬,按照圖中標記的幾個位置,挖掘墓門。
花瑪拐欣然領命。
陳玉樓自己則并不跟他們挖土,而是叫上李長清、羅老歪、紅姑娘、啞巴昆侖摩勒和向導侗蠻子一起,前往山底水潭一探。
眾人在營地吃過午飯,馬不停蹄地趕往北山。
那水潭位于瓶山山體與地面形成的夾角之間,其上藤蘿倒懸,流水潺潺。
此間千百年不見天日,陽光都被山體云霧遮蔽,行在里面猶如走在黑夜一般。
黑黝黝的山底裂縫就如同一張深淵巨口,著實可怖。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芬河市|
海原县|
磴口县|
北川|
民权县|
安陆市|
工布江达县|
边坝县|
海安县|
民勤县|
兴城市|
农安县|
石景山区|
美姑县|
海丰县|
平舆县|
嫩江县|
积石山|
兴安县|
中超|
武汉市|
如东县|
临沂市|
疏附县|
榆林市|
昆山市|
秭归县|
纳雍县|
杂多县|
泗阳县|
万源市|
汉阴县|
靖边县|
叙永县|
滕州市|
信阳市|
北海市|
湄潭县|
中山市|
石阡县|
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