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本來以曹操對郭嘉的信任,不說對其言聽計從,也差不了多少。 只是這一次,郭嘉提出的計策實在太匪夷所思。 根本原因還是曹操生性多疑,導致過分高估了袁尚這個智障兒童的水準。 本來曹操向楚云遞一個眼神,是打算讓楚云唱白臉否決郭嘉的計策。 可他沒想到楚云會贊成郭嘉的計策,這下讓他無可奈何的很。 不過曹操也知道,以楚云和郭嘉的眼力,二人同時看錯袁尚的可能性絕對為零。 “好!既然如此,我這就親自寫一封書信,讓我曹整與他袁譚的女兒成親!” 曹操不愧為當世梟雄,在這種自己內心并不認同的情況下,還能冷靜地采納比自己更具才智之人的建議,再看看剛愎自用的袁紹,相比之下,高下立判。 楚云又拱手補充道:“叔父,還應該正式表舉袁譚為青州刺史,由朝廷授予他應有的封號。” “嗯,有理,就這么辦!” 點頭過后,曹操主意已定,將謀士們全部遣散。 —— 當趁著袁尚與曹操對峙而忙于平定各地叛亂的袁譚,收到曹操要求聯姻的書信時,袁譚心情是一片大好。 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又成了香餑餑,無論是袁尚還是曹操,在此刻都渴望拉攏自己對他們進行幫助。 這讓已經幾乎重新掌控青州的袁譚找回了極大的存在感。 他站立在剛奪回的南皮城門上,單獨召見辛評前來,與他商議有關曹操派人送來的聯姻書信。 “仲治啊,你看曹操這是在向我示好獻媚啊!” 成功奪回大本營的袁譚有些飄飄然地向踱步而來的辛評道。 辛評從袁譚手中小心翼翼地接過曹操的書信,瞇著眼仔細閱讀過信件上的內容之后,倒吸一口涼氣。 “主公,事情恐怕沒那么簡單,曹操之用心,險惡至極啊!” 雖說辛評并非一流謀士,但曹操這一手離間計正如他本人所說,實在是太直白露骨,就算是只讀過幾本史書的普通士人,也能以史為鑒,看出其中的端倪來。 “哦?這話怎么說?” 袁譚感覺仿佛頭上被潑了一盆冷水。 “主公啊,咱們先前可是狠狠耍了曹操一把,就算那曹操不是睚眥必報之人,對您也應該是有所記恨才是。 可是你看他在信件中對咱們沒有追擊袁尚的行為只字不提,反而要您把女兒嫁過去,其用意昭然若揭!曹操是想借此讓曹尚的矛頭重新對準您啊!” 聽辛評這一番分析,先前還志得意滿的袁譚頓時漸漸冷靜下來。 他可不是袁尚,至少具備最基本的智力。 “對啊……仲治你說得有道理!這曹操希望我們和袁尚再相斗起來,他從中獲取漁翁之利!” 經過辛評的點撥,袁譚恍然大悟道。 “那依照仲治你看,怎么該怎么回復曹操?難不成拒絕他?” 現在袁譚內心一陣七上八下,他樂得坐山觀虎斗看袁尚和曹操針鋒相對,可曹操這請求聯姻如果被他拒絕,難保曹操不會與袁尚聯手,反過來兩人一起攻打青州。 到那個時候,袁譚可就真成孤立無援的待死之人了。 “眼下曹操兵鋒正盛,二十萬大軍就在河北,主公若是拒絕了他,恐怕相當不妥…… 不如這樣,主公答應聯姻,派人將女兒送去,而在下則分頭行動,替主公去鄴城跑一趟,當面向袁尚陳述利害,讓他明白曹操的險惡用心!” 辛評的計策就是兩頭討好,兩頭哄著,誰也不得罪,讓袁譚得以在接下來的惡斗之中置身事外。 不得不說,通常來講,辛評的想法絕對是一步好棋。 “仲治,我倒是覺得此計不妥啊……” 然而,袁譚這次卻表示反對。 這讓辛評大感意外,問道:“主公……不知是何處不妥……?” “仲治,我這個不爭氣的弟弟,我比誰都了解,他是個油鹽不進的十足蠢貨!” 袁譚毫不客氣地把自己的弟弟客觀貶了一通。 “你此番前去和他講道理,他未必聽得進去,很可能還會遷怒于你,仲治,你是我父親的老臣,我豈能坐視你為我孤身犯險呢?” 自從袁紹死后,大多數謀臣都是見風使舵之徒,選擇站在袁尚那一邊,辛評、辛毗兄弟倆是為數不多甘愿追隨袁譚的謀臣,尤其是現在辛毗大概率是不會回來,袁譚更是要倚重辛評的智慧。 萬一辛評此去鄴城,有個什么三長兩短,他就如同痛失一臂,更難有所圖謀。 “主公……” 辛評有些感動地更咽道:“主公放心,我自信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定能替主公勸得動袁尚!” 其實辛評這么打算也是無奈之舉,另有他自己的小圖謀。 當初匆匆離開鄴城,他的親人家眷如今可還在鄴城里待著呢。 他此番前去,不止是要幫袁譚勸說袁尚,暫時放棄彼此的恩怨,還要想法設法把一家老小從鄴城接回南皮,以免日后袁譚和袁尚徹底翻臉,會累得家人橫遭不測。 見辛評如此堅決,袁譚沒再勸阻,嘆息道:“好吧,既然仲治你如此堅持,那就去吧!不過你一定要記得,保護好自己!哪怕是談崩了,也要平平安安的回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