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得不說,這些人物的自傳,張偉看著是非常的感興趣。 尤其是這些人的這些經歷,張偉讀起來都是感覺到非常傳奇的。 總覺得這些人是真得厲害,也由此可見,華夏國派過去的這些人,看來基因也都是非常的不錯。 起碼這些人在張偉的眼里呢,都是神仙一般的存在。 這些人的經歷,以及他們投資商業的這些判斷,張偉似乎也知道了,這些人為什么能把洛克菲勒家族給做成米國的第一大家族。 因為這些人確實是非常的厲害。 這樣的能力才能夠把家族經營的這么大,張偉也是從這些人物的自傳身上感覺到了一些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 尤其是后面最新一代的這些人物,可以說都是非常年輕的時候,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時候,就已經當上了家族執掌掌門人的位置。 而且都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 例如風險投資之父勞倫斯。 就也從祖父那里繼承了賺錢的天賦,他的名下擁有15億美元的資產,曾在《福布斯》全球587位億萬富翁中排名第377位。 1937年的時候,勞倫斯繼承了祖父買下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從華爾街踏上創業之路,開了米國風險投資的先河。 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沒有購入更多的藍籌股,而是開始投資并協助新成立的企業創業。他的第一次嘗試非常偶然。 當時,他和新婚妻子預備定制幾件家具。當他看到芬蘭設計師阿爾瓦阿爾托設計的曲木家具照片時,預感到這些家具會成為現代家居的理想選擇,于是訂下訂單購買了一批,在紐約開了一家專賣店。 盡管許多人曾對生意前景表示懷疑,但結果家具十分搶手,直到1940年貨源因芬蘭冬季戰爭受到影響,生意才被迫中斷。 勞倫斯的第二樁買賣則更有影響力。 他結識了一戰飛行員埃迪“瑞肯貝克,認為瑞肯貝克關于商業空運即將興起的看法很有見地。 于是,1938年,他資助瑞肯貝克成立了東方航空,并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而東方航空也成為戰后盈利最多的航空公司。 此外,他在1939年投資的麥道航空公司也成為軍用航空器的主要供貨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凍結生意,進入海軍服役,軍階至少校。 戰爭結束后,他重返商場,繼續尋找新創立的企業進行投資。 1959年《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特別指出勞倫斯在“風險資本”這一新領域所作的貢獻,從而確立了他“風險投資之父”的地位。 勞倫斯聯合洛克菲勒家族其他成員以及包括現代藝術館在內的一些機構成立了專事風險投資的凡洛克風險投資公司。 截至1996年,他們共投資221家處于起步階段的公司,這些公司在得到投資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業績。 數十年的從商經驗,令他相信保持頭腦靈活、與時俱進的重要性,因此他很樂于接受新事物,引入新概念,推動創業投資基金,發展高科技和其他新興行業,包括投資蘋果電腦和全美最大的芯片公司英特爾集團。 2004年7月11日,坐擁億萬家財、在米國叱咤風云的勞倫斯“洛克菲勒在睡夢中與世長辭,享年94歲。 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傳人,盡管含著金鑰匙出生,卻絕不是一位紈绔子弟,他在有生之年不僅開了風險投資的先河,還為米國的環保及慈善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在這位之后,還有一個是這個經濟帝國第三代掌門人 大衛·洛克菲勒,1915年6月12日出生于一個具有兩個世紀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姓氏之家——洛克菲勒家族。他是這個經濟帝國的第三代掌門人。 政經大腕,就是大衛·洛克菲勒最好的形容詞了。 作為米國第一家族的后代,大衛有其他人沒有的機會,可以接觸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最有權勢的家族、影響整個歐米政局的政治家。 每一屆米國總統,參與了很多改變世界格局的重要訪問。 他在冷戰時期造訪前蘇,跟赫魯曉夫和戈爾巴喬夫都有過直接而鋒利的面對面交流,他也是第一批在華夏米關系開始解凍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