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醫學院的擴張,以及醫院數量的增加,“學校”這個傳播學問的地方,開始進入三界大能的法眼。 教書育人的學堂,其實一直都有,只是因為學費的問題,導致大秦國內的讀書人,始終不如武夫多,比例為10:1。 這意味著十個孩童里面,只有一個能上學堂,辦學校,大有可為。 而醫學院的成功,讓白素貞依靠海量功德,證道成圣,哪怕只是邁入準圣之境,依然驚動了久不出事的大能們。 既然傳播醫學,培養大夫,能獲得海量功德。 那么傳播文學,免費培養文人學子,讓文道更加昌盛,是不是也能獲得教化之功,得到海量功德,提升自己的修為? 如果佛道二門,改革創新,創辦佛學院、道學院,成批量培養學生,讓他們掌握克制妖魔的力量,是不是也可以獲取海量功德? 能成為大能者,皆是大智慧者。 白素貞的成功,已經向他們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 于是乎。 下凡的大神通者逐漸多了起來。 有些免費創辦學院,教導孩童習文練武,有些直接找上嬴政,與嬴政商議建立道家學院、佛學院、儒學院,讓他們的儒釋道三家的學生,遍布五湖四海。 這些都是有益于大秦的善舉,嬴政自然不會推卸,因為儒釋道培養出來的人才,絕大多數都可以吸納進大秦皇庭。 因為,嬴政在這些大能下凡前,就收到東君潘浩東的傳信,準備創辦綜合性學院,課程里包含儒釋道,而非單獨為三教建立學院,主修的是數學和文學,物理等學問。 當然,純粹的儒釋道學院也能有,但都是高級學府,就像現代社會的清華北大一樣,是對儒釋道有極高天賦,或者選擇進修的人進去研讀的地方。 潘浩東對嬴政講的非常明白,掌握啟蒙教學、從小教導孩童忠君愛國,才能防止儒釋道做大、做強,從根源神佛蛀空大秦根基的計劃。 教育為國之根本,必須掌握在官府手中。 儒釋道只能成為小學、中學中的分類課本,否則就會出現以教派為主導的國家。 畢竟,三教和白素貞不一樣,白娘子是跟著潘浩東長成的,從小就被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念,根本沒有想過利用醫學院搞事情,學院教出來的醫學生,都是學習醫術,沒有亂七八糟的扭曲價值觀,不摻雜信仰。 醫圣白娘子的門人學子,首先都是愛國愛民,其次在發自內心的敬仰她。 或許也有一些死忠粉,但終究只是少數,多數供奉白娘子的醫學生,就像供奉家里的老祖宗一樣,沒別的意思。 所以,嬴政對白素貞很放心。 可是儒釋道三教的大能,那就說不定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