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劉,這里就是我的家,歡迎光臨,這是我的妻子薩沙。”格羅莫夫熱情相邀。 劉青山也向女主人問好,并且把帶來的禮物遞過去。 女主人是那種典型的蘇聯婦女,高大健壯,體格能把瘦小的格羅莫夫裝下。 她熱情地邀請劉青山一行人進屋,當然了,劉青山帶來的禮物,更令她感覺到高興。屋子里的陳設也挺簡單的,一臺老舊的電視,沙發也有些年頭。 不過看得出來,女主人是個勤快的人,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 不大一會,陸陸續續的,就有不少人開始涌進格羅莫夫家里。 他們都是廠子里的工人,有男工,還有不少女工。 沒錯,在蘇聯時期,車間里的女工并不少見,干活比那些就知道喝大酒的爺們強多了。他們都是聽說廠子要被賣掉,來打聽消息的。 一位頗有些威望的老工人,突然大吼一聲:“工廠是我們大家的,不能賣!” 這話倒是沒錯,工人們手里,都有大量的債券,這些債券就是根據廠子的資產核算之后,分發給工人的。 “馬卡里奇師傅,劉是我的朋友,他承諾,原來的工人,只要自己愿意,可以繼續回工廠上班。” 格羅莫夫連忙出面進行解釋,他熟悉這些工人,甚至包括他自己在內,都是一樣的想法:只要有工作,能不餓肚子就成,要求真的一點都不高。 “真的?”那位老工人狐疑地望著劉青山。 劉青山笑著點點頭:“而且我們還可以聘請經驗豐富的技工到華夏那邊去工作,別的不敢說,每天晚上,肯定能喝到白酒。” 這句話的誘惑力無疑是巨大的,而且劉青山也不是忽悠,這幾年,已經陸陸續續的,有數百名蘇聯專家,被他介紹到華夏那邊去工作。 和毛子這邊吃不上喝不上的生活相比,簡直不要太幸福。 喀秋莎和那些女工,說起這件事,還提到了幾個名字,都是從共青城招聘過去的專家。工人們不信劉青山,但是對喀秋莎這種自己人還是信任的。 而且他們也確實知道一些那些在華夏工作的專家的情況,畢竟家人還都在這邊,據說生活都非常富足。 有了這個基礎,大家對劉青山也就不再抵觸,還七嘴八舌地詢問,什么時候能重新開工,大伙都等米下鍋呢。 劉青山也笑著保證:,所有的工人,馬上就可以領取到首批的屋子,包括面粉、肉類等等。只要雙方談妥收購合同,馬上就能復工復產。 雖然劉青山說這邊的大型拖拉機,在華夏那邊沒啥銷路。 實際遠不是那么回事,在龍江省這邊,有不少大型農場,他們使用的農機具,許多還都是六十年代的呢,早就該更新換代了。 至于農場那邊能不能拿出這筆錢,沒關系,沒錢的話,用糧食抵押也一樣,毛子這邊,這幾年正缺面粉呢。 工人們也都看到希望,一些人就自發地去廠子里做復工的準備,現在蘇聯剛剛解體,這些工人還是非常敬業的, 雙方都有意合作,談判的速度也飛快,僅僅用了三天時間,就簽署了正式合同: 喀秋莎商行,用三百萬美元的現金,以及價值五百萬美金的商品,正式接手重型機械廠。在當下,物資甚至比美金還有誘惑力。 這個價格怎么說呢,堪比白菜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