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在曹操開始急匆匆的調(diào)整戰(zhàn)略部署的時候,遠在江東的孫權更是寢食難安。 一直以來,荊州和孫權統(tǒng)領的江東都是知己知彼,共同的大敵乃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這就造成了他們之間戰(zhàn)略上的默契。相互之間很少會有摩擦。 可現(xiàn)在突然間,劉表就快要被人趕盡殺絕了?!襄陽、江陵、南郡相繼落入血旗軍的手中,西去的水道已經(jīng)被斷了大半,這對依重水軍的孫權來說打擊實在不小。而且眼下就連江夏也受到了直接威逼,顛覆在即。這是要捏住江東的脖子啊! 孫權大急,找來自己一應親信,商議對策。其反應大致上一致。不管是謀主魯肅,還是水軍都督周瑜,對馳援江夏聯(lián)合劉備共抗血旗的大方針都是贊成的。這一點也跟孫權的意見相符。 不過在具體細節(jié)上,周瑜和魯肅的意見產(chǎn)生了分歧。 魯肅主張先出兵幫助劉備防守江夏和巴岳一線,同時調(diào)集水軍沿水路突襲江陵和宜都。在他看來,血旗軍之所以兵進神速攻無不克,全是其陸戰(zhàn)出色。論起水戰(zhàn),江東的兒郎自然是天下無雙。 只要打通水路,那整個荊州北面便可任憑自家馳騁。勢必可以攪碎血旗軍的大量部署,牽扯其兵力。對于防守江夏可以起到出奇和致勝的效果。 可是周瑜卻不這么看。他更傾向于“固守”。 利用水軍的優(yōu)勢,固守住江夏一線,而不必進一步的沿江深入敵后。因為一旦深入敵后,勢必需要江東水軍傾巢而出,自己后方廬江一帶就將空虛。一旦被北面的曹軍抓住空窗期,那江東就會面臨極其糟糕的境地。且水軍也將因為失去根基而成為浮萍。 再則,幫助劉備只是為了不讓江夏落入血旗軍之手而不是要幫劉備拿下荊州。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何必為之? 兩個意見,即便孫群心里更傾向于魯肅的方案,最后他還是選擇了周瑜的策略。不為什么,就因為周瑜控制著整個江東的水軍,而他孫權對水軍的控制力實際上弱小得可憐。 建安十三年,三月初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