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41、【01】-《龍骨焚箱》


    第(2/3)頁

    地理上,把山川起伏統(tǒng)稱為“地形”,哪怕是山凹盆地,也歸入其中,因為以地面為界,山川山凹至少還在上頭,是“正”的;天坑是“負(fù)地形”,本質(zhì)屬于大型的漏斗塌陷,深陷于地下,所以是“負(fù)”的。

    國內(nèi)的天坑,多分布在西南巖溶地貌發(fā)達的區(qū)域,地下巖層以可被水蝕的碳酸巖居多,在上億年的時間內(nèi),地下漸漸蝕成千瘡百孔,某一日到達臨界點,再也承受不住上頭的重量,于是轟的一聲巨響,全盤坍陷,就此從地面上消失。

    學(xué)術(shù)定義上,直徑和深度均超過一百米的,才能被稱為天坑,小于這個范圍的,只能被叫作“豎井”,截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坑被認(rèn)為是重慶奉節(jié)小寨天坑,直徑超五百米,深度有六百六十多米,僅粗略計算,坑底面積就得有好幾百畝。

    眼前的這個天坑,坑口直徑比小寨天坑要小,但估計也得有個三四百米,更不可思議的是,坑口不是露天的,如果有飛機從上空掠過,機上的人絕不會發(fā)現(xiàn)這兒有個天坑,只會以為是普通的山坳——因為坑口之上,仿佛拉起了一個綠色的巨蓋,把這個巨大的天坑深洞給遮掩住了。

    神棍接連咽了好幾口唾沫,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因為站得近,他可以看得很清楚:那個巨蓋,遠看是一片濃綠淺翠,實則蕭疏空漏,是無數(shù)藤蔓葉枝蜿蜒交聯(lián)而成的,但藤蔓葉枝,怎么可能打橫生長,而且長度如此驚人,以至于能把坑口給遮擋住呢?

    這必須得人工牽引,但問題又來了:那得有多少人力、得是多大的工程啊。

    他蹲下身子細(xì)看,這一看,真是連發(fā)根都要豎起來了。

    居然真的是以人力牽引的:近乎圓形的坑口邊緣處,每隔一段就有一個楔入崖縫的長形支架,支架上銅綠斑斑,極有可能是青銅的——如果猜測靠譜,應(yīng)該是古早時候,有人以楔入巖壁一圈的青銅支架為支撐基點,牽繩綰結(jié),像農(nóng)家小院搭起絲瓜架一樣,在這個坑口張起巨網(wǎng),然后引藤蔓葉枝順著繩網(wǎng)自行纏繞、一路攀長,直到長在一處,形成天然的綠蓋。

    多年之后,當(dāng)初的網(wǎng)繩都已經(jīng)朽爛跌落,只剩了青銅支架,但接連成蓋的藤蔓葉枝卻還依舊堅-挺。

    ……

    不對,也不對,神棍晃晃腦袋,否決自己的猜測:這得多長的藤蔓啊,聽說這世上最長的植物是棕櫚藤,只要有足夠的長度供其攀援,能長到四百多米,但那是在熱帶雨林,湘西不具備這個氣候條件,就算有,按照生長速度,長到百米之長,得要近千年,期間地質(zhì)災(zāi)害乃至旱災(zāi)澇災(zāi)無數(shù),你如何能保證它恰好長成個“蓋子”?

    耳畔傳來孟勁松和柳冠國的絮絮對答。

    孟勁松:“無人機飛不了嗎?”

    柳冠國:“飛不了,這邊磁場有些特殊,電子設(shè)備都有點瞎。”

    孟勁松:“srt呢?”

    srt是固定在巖壁上的單繩升降裝備,又稱“單繩技術(shù)”,簡單來說,就是在一根繩上實現(xiàn)自如升降,廣泛用于洞穴探險和深入地下。

    柳冠國:“也就是個擺設(shè),你知道,有飛狐的。”

    孟勁松:“降落傘、翼裝飛行服都不行?”

    柳冠國:“下頭可見度太低,地勢又復(fù)雜,操作起來難度太大,再說了,也怕飛狐。”

    神棍覺得“飛狐”這名字挺熟的,好像在哪里聽過。

    孟勁松嘆氣:“看看,這么多年了,科技都發(fā)展到這份上了,我們還是得用段太婆的老法子。”

    柳冠國在邊上附和:“就是。”

    疑團太多,神棍沒忍住:“孟助理,這個……”

    他不知道該怎么形容眼前這些結(jié)連的藤蔓:“都是山鬼的手筆?”

    孟勁松搖頭:“這我就不清楚了,山鬼的譜志里從來沒記載過。”

    “那……山鬼會定期維護保養(yǎng)嗎?”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山| 北票市| 丹巴县| 镶黄旗| 黄梅县| 同江市| 霍城县| 乡城县| 湘潭县| 琼中| 民和| 许昌县| 武安市| 光山县| 日喀则市| 崇仁县| 太湖县| 四川省| 东丰县| 郧西县| 德化县| 阳朔县| 常熟市| 石城县| 剑川县| 伽师县| 沽源县| 土默特左旗| 濉溪县| 怀远县| 云浮市| 清远市| 德江县| 江山市| 高台县| 城固县| 汉沽区| 泸定县| 曲阳县| 襄樊市| 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