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章:徐珵其人-《皇兄何故造反?》


    第(1/3)頁

    要說京師如今的局勢,就不得不提大明朝前期的幾次遷都之事。

    大明立國之時,遵照開國太祖皇帝之意,定都南京。

    南京位于江南膏腴之地,易守難攻,乃是都城的上佳之地。

    至太宗皇帝靖難之后,他老人家乃是馬上皇帝,性格剛毅勇猛,心懷雄圖偉略。

    加上靖難之事使太宗皇帝頗受非議,需以大功績平息流言。

    于是他老人家衡量再三,認為關(guān)外虜賊仍舊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決定親征漠北,而南京距離邊境太遠,大軍調(diào)動耗費過大,且不利于邊境布防和出征后控制朝局。

    再加上不滿與金陵奢靡的風氣,以及制衡太祖時代舊勛戚勢力等等種種考慮,太宗皇帝最終決定,遷都北京。

    至仁宗皇帝繼位,漠北安寧,朝廷需要休養(yǎng)生息,北京作為都城,在經(jīng)濟上的不足就顯現(xiàn)出來。

    加上仁宗皇帝久居南京,因而屢次有意將都城遷回南京,甚至已經(jīng)下詔以北京為陪都,重新修葺南京宮殿,做了許多遷都的準備。

    只可惜仁宗皇帝天不假年,馭極不過一年,尚未來得及實施,便駕崩了。

    至先皇之時,此事則陷入了僵持階段。

    一方面,仁宗皇帝為先皇親父,又有遺詔命先皇還都南京,出于孝道,先皇不好違逆。

    另一方面,先皇自幼長于太宗皇帝膝下,心中又有功業(yè)之念,于是更傾向于以北京為都。

    于是終先皇一朝,此事便暫且擱置,北京名義上依舊是行在陪都,但是無論是宮城建設(shè),防御,朝政處置,都全部轉(zhuǎn)移到了北京,早已經(jīng)成了實際上的國都。

    直到今上繼位,才正式下詔,確定了北京的都城地位。

    然而此次親征,北京作為都城,最大的弱點再次暴露出來。

    那便是距離邊境太近!

    雖然如此便于調(diào)動大軍,容易控制朝局,但是一旦事有危急,便是天大的事!

    別的不說,要是如今都城南京,即便是從親征的靡費上來說,六部的老大人們,也有充足的理由攔下皇帝,又豈會釀此大禍?

    另一方面,從現(xiàn)實情況來說,都城北京,的確容易控制邊境,但是相對的,敵人想要越過邊境,直逼京城,也是容易的很。

    便如現(xiàn)在,也先兵鋒直逼宣府,距離北京不過數(shù)百里的距離。

    只需越過長城,便可長驅(qū)直入,一路打到北京城下,若是京師也被攻陷,那大明朝必然會立刻烽煙四起,分崩離析,有社稷傾覆之危。

    所以此刻,京師防務(wù)該如何整飭,實在是重中之重,相較之下,便是天子的安危,都要稍遜一籌。

    說句大不敬的話,天子縱然葬身敵國,大明尚有后繼之君,但是若是京師也被攻陷,國之不國,何來天子?

    在場諸人,皆是心里門清兒,這件事情才是眼下最緊要,也最難辦的,稍有不慎,他們便是讓大明傾覆的罪人。

    于是一時之間,殿中再度安靜下來。

    停了小半刻,孫太后忽然道:“哀家情知此事干系重大,我本為后宮婦人,勉力操持,皇帝出京前,命郕王留守京師,此時正是宗室大臣齊心協(xié)力,共抗危難之時,郕王何故一言不發(fā)?”

    朱祁鈺略愣了愣,前世的時候,孫太后可未曾對他發(fā)難,難不成因為他的重生,許多事情也發(fā)生了變化?

    顧不得細想,朱祁鈺開口道:“太后恕罪,此事的確太過重大,臣一時也無良策。”

    在場諸大臣本以為郕王開口,能說兩句有用的話,卻不曾想,他這么老實。

    也是,這位郕王爺素來低調(diào),性格柔弱,不然的話,天子也不會放心留他在京城監(jiān)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丹县| 垫江县| 响水县| 武城县| 宕昌县| 会泽县| 玛多县| 县级市| 理塘县| 宜宾市| 锡林浩特市| 元朗区| 贵定县| 达尔| 板桥市| 绥化市| 南和县| 兴义市| 扎囊县| 盖州市| 乐东| 太白县| 宁河县| 永兴县| 永嘉县| 中山市| 邮箱| 顺昌县| 越西县| 都江堰市| 乌兰浩特市| 拉孜县| 宜君县| 青河县| 信宜市| 凤山市| 文成县| 湘乡市| 肇东市| 巴林右旗|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