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待群臣都紛紛退去,殿中便只剩下了朝堂上舉足輕重的幾個大佬。 雖然朱祁鈺沒說是要議什么事情,但是在場的都是聰明人,眼瞧著朱祁鈺看了禮部所上的儀注,便直接散了朝會,心中也大略有所猜測。 儀注是胡濙所上,于是待人走的差不多了,胡濙便開口問道。 “殿下,不知留下我等所為何事,可是禮部儀注有不合典制之處?” 朱祁鈺將手里的奏疏遞給成敬,道:“禮法典制之事,大宗伯是行家,本王并不熟知,不過……諸位還是先瞧瞧這份儀注,再說吧。” 于是成敬拿著奏疏,交給最上首的王直,然后挨個往下傳閱。 朱祁鈺這番話說的謙虛,但是他臉上為難的樣子,卻讓眾臣都心中生出一絲好奇。 到底是什么樣的事情,能讓這位素來果斷的郕王感到為難? 這些人都是處理政務(wù)的好手,沒多大會,就各自傳閱了一番。 不過大多數(shù)人,看完之后都是一頭霧水。 這倒也不怪他們,所謂術(shù)業(yè)有專攻,大典的儀注,說白了就是流程規(guī)范,什么人在什么時候站在哪里,說什么話,再有便是登基詔書,該怎么寫,誰來宣讀,群臣該怎么配合。 如朱祁鈺所說,這些流程性的東西,本都有典制可循,即便是如今情況特殊,也是在一些細(xì)節(jié)上進(jìn)行調(diào)整而已。 落在行家眼中,自然是能瞧的明白,但是對于這些沒在禮部呆過的老大人們,尤其是勛戚們,自然是啥都沒看懂。 反倒是文臣這邊,看完之后,王直和于謙的臉上都是若有所思。 見眾人都傳閱完畢,成敬將奏疏收回,放在案上。 隨后,朱祁鈺開口道:“這份儀注諸位也都看過了,別的倒是沒什么,只不過這繼位詔書,本王覺得不大妥當(dāng)。” 眾臣頓時想起,這份儀注,乃是禮部和內(nèi)閣一起所上。 前頭是儀注,后頭則是內(nèi)閣所擬定的新君繼位的詔書。 尋常的詔書,一般是由內(nèi)閣來擬定,但是新君繼位的詔書,和普通詔書不一樣,因?yàn)橐几嫣煜拢员仨毺貏e注意典制規(guī)范,所以通常情況下,是由禮部和內(nèi)閣共同商議敲定的。 他們剛剛將心思都放在了儀注上,卻不曾想問題出在后頭的詔書上面。 所幸老大人們記憶力還不錯,立刻就回想起了詔書的大概內(nèi)容,這么一想,有些人便品出了些門道。 但是還有些,比如郭晟等一干勛戚,依舊是一頭霧水。 詔書是由禮部和內(nèi)閣會同敲定,但是主要還是以內(nèi)閣為主,所以這次出面的是內(nèi)閣大臣陳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