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喜事-《皇兄何故造反?》
第(1/3)頁
自從太祖皇帝驅逐北元,將蒙古部趕出陰山之外后,大明的關外防線,事實上就一直處于不斷收縮的狀態。
在漫長的長城之外,黃河自寧夏而起,盤旋環繞,在關外形成一片被稱之為河套的地區。
這片平原地勢平坦,水草豐美,一望無際,對于逐水而居的游牧民族來說,是天賜的繁衍生息之地。
然而它對于大明來說,卻是一個無比雞肋的存在。
早在太祖皇帝立國之時,曾命徐達、李文忠兩位大將,將河套收回,并設東勝等五個衛所來駐守。
從軍事意義上來說,控制了河套,就可以將敵人遠拒于陰山之外,可以保證大明在邊境對抗當中,處于優勢的地位。
但是同時,要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整個河套,方圓數百里的平原,又沒有長城這樣的防御工事可以依托,想要形成完備的防御力量,需要投入的兵力是極大的。
大明本質上是一個農耕文明,這片對于游牧民族來說,是天賜之地的草原,無法給大明的百姓帶來任何的產出。
相反的,為了控制河套,大明每年用于邊境的軍費數額巨大。
于是到了太宗年間,太宗皇帝收服了朵顏三衛,實行羈縻政策,將其置于河套地區,鞏固防線,而大明本衛的軍隊,則是不斷收縮。
后來朵顏三衛降而復叛,太宗雖屢次親征討伐,但是終究是非我族類,難以讓其真心臣服。
直到宣宗,仁宗年間,朵顏三衛雖名義上臣服于大明,但是實際上和韃靼,瓦剌等部暗中往來,漸漸將河套變成了蒙古各部族之間的爭斗之地。
到了如今天子在位之時,河套基本上已經完全脫離了大明的控制,任由蒙古來去自由了。
不說別的,這次也先帥軍南下,其后勤所在,便是位于河套地區靠近陰山腳下的威寧海子。
此處距離大同,約有五百余里,騎兵全力之下,一日便可到達。
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沿著彎曲寬闊的河流,無數的軍帳坐落于此,星星點點,數不勝數。
這是也先大軍扎營的地方。
無數的軍帳中間,有三座樣式最大,也最華美的,中間是也先的軍帳,兩側分別是他的弟弟伯顏帖木兒和孛羅的軍帳。
日頭緩緩從西邊沉下去,軍中開始生火做飯,各處大帳當中也亮起了點點燈光。
左側的軍帳當中,一名人高馬大的漢子,此人名叫哈銘,是土木之后,唯二幸存在天子身邊侍奉的人,另一個是袁彬。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屏县|
吐鲁番市|
陇南市|
虞城县|
肥东县|
闸北区|
门头沟区|
镇康县|
高密市|
镇康县|
呼玛县|
永丰县|
疏附县|
台山市|
军事|
宣汉县|
高阳县|
崇阳县|
阜康市|
昔阳县|
怀化市|
论坛|
武清区|
芒康县|
宁安市|
武义县|
葵青区|
通河县|
南昌县|
嘉鱼县|
宜宾市|
万盛区|
自治县|
山东省|
建始县|
金华市|
池州市|
黄山市|
孙吴县|
黄大仙区|
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