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殺氣騰騰-《皇兄何故造反?》
第(3/3)頁
反倒是瓦剌自己的內部之間,因為水源,草場等原因,常常大打出手。
出于這個原因,瓦剌有不少小部族,都不斷地在向大明內遷。
對于這些小部族來說,內遷的好處有很多。
首先,大明邊境附近,有不少地方水草豐美,對于游牧而居的他們來說,是很好的草場。
其次,雖然大明一直沒有開放互市,但是依然有不少商人鋌而走險,愿意越過邊境交易,只不過要橫跨數百里的邊境,大明官軍又會不定期的巡邏,所以他們往往不會太深入。
將部族搬遷到邊境附近,暗中交易也方便的多。
除此之外,每逢秋冬時節,或是部族在相互交戰當中失利,資源短缺的情況下,這些部族也會組織起族內的青壯,偷偷越過邊境,到大明的村鎮當中劫掠。
出于大明和瓦剌尚處于和平期,這種小規模的劫掠,雙方都是默認不管的。
當然,這個不管是雙向的,即大明不會因為被劫掠而去找瓦剌理論,但是如果在劫掠是遇到了巡邏的官軍,被當場打殺,或者是被當地百姓組織的民兵當場打死,瓦剌也自己認栽。
長久下來,大明的邊境線上,其實有不少的瓦剌小部族在繁衍生息。
老侯爺的意思很簡單,他們劫大明的,大明就劫他們的,不僅要劫,而且要連他們部族都直接滅掉,狠狠的給瓦剌一個教訓。
當然,這種做法,和圣人理念是違背的,所以立刻就有大臣站出來反對。
“陳侯此言差矣,我大明禮儀之邦,豈能與虜賊行徑一般無二?”
說話的是內閣大臣陳循,他出身翰林院,對于這種事情十分敏感,
面對陳循的質問,陳老侯爺倒是淡定的很,道。
“這話你不妨跟邊境常年被劫掠的百姓去說,這個法子并非本侯所創,官軍早已有之。”
“何況我大明如今也瓦剌是敵對狀態,兩軍交戰,自然是什么法子有用,就用什么法子,禮法大義用不到戰場上!”
這話倒是不假,大明到如今還沒有完全褪去驍勇之氣。
邊關的百姓民壯,受了劫掠之后,只要抓到活口,就會逼問出該部族的所在之地,趁夜摸過去,同樣打砸燒掠一番。
不只是百姓,很多邊將也常常帶著手下的官軍脫掉軍服去干這種事。
只不過最多是掠些東西,沒有擺到明面上,也沒有老侯爺說的這么狠罷了。
然而這頭按下,另一頭又浮起。
左都御史陳鎰上前道。
“陳侯所言,固然有幾分道理,我各隘口若合并守備,則原本的防御網絡必然出現漏洞。”
“何況如今局勢殆危,我大明并不占優勢,哪怕最終要開戰,但只要能晚一日開戰,我等準備便能充裕一分。”
“貿然行此險事,劫掠部族,若激怒也先,一則有損我禮儀之邦氣度,二則,若也先因此而即刻舉兵,對我大明亦非好事。”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垣曲县|
开阳县|
岳西县|
宁阳县|
诸暨市|
夏邑县|
奇台县|
安图县|
潮州市|
寻甸|
乡宁县|
金门县|
兴安县|
德庆县|
雷山县|
泾阳县|
梁平县|
泰和县|
洪江市|
石屏县|
宜兰县|
荔浦县|
洪泽县|
台东县|
奉新县|
永安市|
凤凰县|
安徽省|
桐梓县|
曲水县|
调兵山市|
蒙阴县|
玛沁县|
高阳县|
远安县|
繁昌县|
太仆寺旗|
绥化市|
邵阳市|
南岸区|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