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堂堂一個提督大臣,刑部尚書,在外督軍卻只能俯首聽命于一個總兵官,還有離譜的,竟然說他阿諛勛戚。 可給金老大人氣得夠嗆! 雖然外頭這些傳言對他來說,基本沒什么影響,但是眾口鑠金的,金濂自然也要向外界表明自己的態度。 因此在這個時候,他的態度,基本上不用想。 “皇上,臣以為,郭登在此戰當中雖有功,但不足授爵,何況侯爵,可準其加蔭一子,另加厚賜即可!” 金濂說完,緊接著左都御史陳鎰也道。 “金尚書所言有理,勛爵乃國之重器,不可輕授,還請陛下三思。” 一連兩個七卿都站出來反對,于是朱祁鈺皺了皺眉,道。 “既然此事有所爭議,便暫且擱置,于卿,你繼續。” 天子做出了讓步,然而于謙卻眨了眨眼睛,感覺有些不對,他了解的天子,可不是這么容易放棄的。 這份奏疏,他早就遞上了一個草本,只是因為事情牽扯頗大,所以才又在早朝上提了出來。 他給郭登擬定的爵位,本來就是伯爵,分明是天子自己提成了侯爵,如今這…… 收斂了心思,于謙繼續開口。 “紫荊關總兵官寧遠伯任禮,此次率軍出擊,固守紫荊,親率大軍擊退瓦剌,斬敵數千,令也先倉皇而逃,故兵部議,當晉為寧遠侯。” 這個就沒什么異議了。 畢竟作為大軍的總指揮,又親臨戰陣,領兵殺敵,正面擊潰了也先的大軍。 雖然說是使了計謀,但是誰也沒有辦法否認他的功勞。 任禮本就是伯爵,擢為侯爵,也是理所應當的事。 再緊接著,便是剩下的三個。 “紫荊副總兵陶瑾,設伏于蔚州城外,于也先大軍撤退之時與其大戰,斬敵數千,射殺敵酋伯顏帖木兒,兵部議,擬賜封為大同伯。” 好吧,這個也沒什么異議。 單是一個射殺敵酋的功勞,就足以讓他封爵了。 于謙繼續道。 “宣府副總兵楊信,親率大軍,夜襲阿剌知院大軍,斬將奪旗,其后又率軍協助范廣奪回陽和關,兵部議,擬賜封為彰武伯。” “大同副總兵范廣,調度大軍,支援大同,解大同孤城之危,又親率大軍,同楊信東西夾擊,奪回陽和關,截斷也先后勤路線,實有大功,兵部議,擬賜封為靖安伯。” 到了這,就有大臣提出異議了。 “皇上,奪回陽和口,固然為大功一件,但是此功封一爵位尚且勉強,遑論兩位?” “楊信為楊洪侄兒,其夜襲阿剌知院,乃是奉楊洪之命,朝廷既已以功封楊洪為侯爵,豈可再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