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和這些樹大根深,在朝中經營多年的勛戚不一樣。 宮中那位貴人,在土木之役以前,其實沒怎么在朝中經營勢力。 畢竟,以她老人家的地位,沒有必要干預外朝的事務。 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官員們通過各種方式求到她老人家的面前,然后順手提拔一把而已。 說來,這還和王振有些關系,當時王振專權,對于太上皇來說,最信任的人除了王振,就是那位貴人了。 因此,很多因為各種緣故得罪了王振的人,往往都會求到她老人家的面前,因此積了不少善緣。 但是能夠真正在朝中如臂指使的人,其實并不太多。 加之土木一役的折損,瓦剌一戰當中許多被派到邊境巡查戰死的,如今還在朝中的已經不剩多少了。 如今羅通手中的名單,應該是僅存的一些人手了。 叩闕的后果到底是什么,沒有人敢確定。 最好的結果,當然是成功扳倒王文,阻止互市,但是可以想見的是,參與叩闕的人,或多或少的會受到懲罰。 尤其是對于普通的御史來說,丟到一個犄角旮旯里去當知縣,都算是天恩浩蕩了。 一念至此,羅通頭上不由滲出一絲冷汗。 怪不得,英國公府那邊,把這份名單給的這么爽快。 他手中的這份名單里頭,有勛戚的人,也有宮中安排的人,兩者的數量相當,都是差不多二十個人,有御史,有給事中,也有部院的一些官員。 但是想也知道,這幫勛戚在朝這么多年,怎么可能會只有這么點人脈。 他們原本就盤算好了,事情如果成功順利,自然是好。 如果不順利,那么這些人就都賠進去。 這對英國公府來說,壓根不是什么傷筋動骨的事。 但是如此一來,那位貴人在外朝僅存的一點點影響力,恐怕也會徹底消失殆盡。 沒了這些人手,貴人哪怕再不愿意,也唯有繼續依靠英國公府這一條路了。 原來,根本不是他羅通算計了英國公府,而是被人家當了槍使。 任禮現在所做的,就是搶在英國公府之前,將事情的詳情告訴宮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