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這也表明大規模經濟刺激的效應失效,之前被經濟增長掩蓋的問題逐漸要浮出水面。這也是埃德爾要趕回布加勒斯特的主要原因。說白了這都是羅馬尼亞缺少足夠大的市場,以容納其爆發式生產的商品。 當然政府也不是什么都沒做,其出口退稅,鼓勵產業升級,努力開拓市場都在做。羅馬尼亞接連與捷克、瑞典、拉脫維亞等國簽訂經貿合作,擴大國內商品的市場,同時在國內也是鼓勵消費,以便于人們購買更多商品。 但是羅馬尼亞之前一直都是出口導向型經濟,雖然國內民眾的富裕程度在巴爾干和中歐還算不錯,但是與西歐相比還是有差距,所以國內能夠消耗的產品數量有限。 而這時候羅馬尼亞面臨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擴軍備戰,以軍事工業拉動國內的需求。 而這個決定必須由埃德爾親自來做,其他人根本不能也不敢做,所以這次埃德爾需要軍方給出意見。 “陛下,這是軍方準備的方案。” 總參謀長費列伊特將這份精心準備的方案遞給了埃德爾。這次擴軍,是得到埃德爾暗示后由軍方精心準備的。而且這不只是一份擴軍的計劃書,還有對羅馬尼亞編制進行的一些改動。 埃德爾翻開這份方案書,入眼就看到;為了適應未來戰爭的需求,需要對羅馬尼亞師級部隊進行一定的補充。根據之前的戰爭經驗,以及新裝備的適應,現對羅馬尼亞師級部隊做出如下的改動。 首先是對師屬部隊進行增強,首先是將目前師屬偵察營中騎兵的數量減少增加裝甲車輛,以提高其對戰場的掌控。將偵查營內的315匹馬改成154匹,增加27輛裝甲車輛和48輛摩托車。 其次針對目前防空的需求,在師屬部隊中增加一個防空營編制,擁有20毫米防空炮12門,輪式車輛38輛,官兵347人。 對炮兵團也需要進行改編,將目前師屬75口徑各式火炮下放給步兵團,以提高其獨立作戰能力。而炮兵團將從新裝備105榴彈炮36門,加農炮12門,150榴彈炮8門。摩托40輛,輪式150輛,馬車129輛,馬1274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