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繁忙的康斯坦察,依然是目前羅馬尼亞最大的港口。每年成百上千萬噸的貨物經過該港口運往全世界。當然作為羅馬尼亞最大的商港,這里也是很多人選擇的羅馬尼亞第一站。 大衛·本·古理安看著在港口停靠的各式船只,一邊對身邊露出羨慕表情的隨行人員說到。“放心吧,未來的我們的國家也不會遜色的。” 本·古理安出生于波蘭,,原名加格林。在他年輕時是一個熾熱的猶太復國主義者,1906年他來到巴勒斯坦,首先他做記者。他的政治生涯開始時他改用了本-古理安這個猶太名字。 1915年他在美國紐約認識了他的來自俄羅斯的夫人波拉·本-古理安,他們于1917年結婚,後來他們共有三個孩子。1918年他們回到巴勒斯坦,1921年他組織了以色列總工會。1930年他創建了以色列工黨。 而這次他的任務就是與埃德爾接觸,看能不能獲得羅馬尼亞的支持,順便也領略一下羅馬尼亞的實力。 而羅馬尼亞負責接待他們的人員,也很快來到了他們面前。 “你好,本·古理安先生,我是莫納爾,負責這次接待你們。” 一名迎接他們的官員做著自己介紹。 “你好莫納爾先生,接下來就聽從閣下的安排了。” 面對羅馬尼亞的接待人員,本·古理安也很客氣的回應著。不過從這幾位的言談舉止來看,應該不是政府官員。所以在內心中,本·古理安對于能否與羅馬尼亞達成有利的協議有些感到不放心。 沒錯,這次接待就是由王室侍從負責的。因為埃德爾目前不想將這次接待,搞得人盡皆知。要是談成了好說,要是談不成那才叫尷尬。 至于本·古理安對此早已習慣了,因為更加讓人不習慣的他都見過,這也是他為什么迫切的想要猶太人有自己國家的原因。 而在康斯坦察港口將本·古理安一行接走后,他們乘車向布加勒斯特趕去。雖然一路上負責接待他們羅馬尼亞人都是客氣有佳,但是任憑本·古理安怎么套話,都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開玩笑,他們都是侍從出身,要是被本·古理安小兒科一般的把話套了出去,那才叫丟臉丟大發了。 經過一系列的檢查之后,本·古理安終于見到了埃德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