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官家很滿意,由始至終地都趙曙拿主意。 直到唐介出列,官家才下意識地坐直身體。 沒辦法,當初唐介逼得太緊,官家差點氣惱地把他革職,還是第二天被人勸說之后才把他貶往嶺南。這唐介,給他留了一點小陰影。 等唐介當庭展示朝廷架構圖,提出基于原本改官制度上的新式選官制度,官家才舒了一口氣。只是提建議而不是要挑什么刺,還是可以接受的。 唐介表述的選官制度,官家聽著也覺得很不錯,不管成效是否顯著,至少給了朝廷和朝臣雙向選擇的機會。唯一的問題可能是,這樁事應當由誰去執(zhí)行比較好! 官家和趙曙都在思索著這個問題,唐介卻直接點了兩個出人意料的人選:文彥博和王拱辰。 眾人聽了俱是一驚,目光在唐介、文彥博、王拱辰身上轉來轉去,想瞅瞅這三個人是不是做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交易!令他們吃驚的是,被推舉出來的文彥博兩人也一臉的驚詫,一看就知道根本沒想過唐介會推薦自己。 清流們一琢磨,覺得唐介這一著著實妙啊,選了文彥博和王拱辰,那些個和他沆瀣一氣的家伙就不好意思反對了,他們想噴的時候還可以毫不猶豫地噴他們個狗血淋頭,一點都不用顧忌! 與文彥博他們相熟或者走過文彥博他們門路的人,想了想也覺得,這事著實妙啊,有文彥博他們在,選官的方式怎么改還不是照樣可以輕松過關,不愁! 一時間,百官竟都認為人選選得好好,沒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唯一想反對的就是文彥博和王拱辰了,這事可不好辦,你要是不徇私吧,找上來的都是親朋舊故,很難全部推辭;你要是徇私吧,唐介這些家伙都在旁邊盯著,巴不得你弄出點幺蛾子來! 可要是不接這差使,他們想要重新得到重要差遣、躋身朝堂核心,實在太難了! 兩相權衡之下,文彥博首先站出來表示自己愿意為朝廷分憂! 王拱辰自然也跟著站出來表態(tài)。 官家再次詢問趙曙覺得如何。 這次有官家在側,趙曙終于不再無視唐介的提議,表示這事交由文相公他們去做是極好的。 新科進士的授官制度從王雱那年開始就明里暗里地改了不少,唐介的提議不過是把已經(jīng)試驗過的一些選官方法進一步落實和細化而已。 朝會上敲定負責人之后,文彥博去尋唐介討要了具體章程,與王拱辰一起琢磨起來。 看著看著,文彥博覺得這章程的寫法越看越熟悉,免不了納悶地和王拱辰討論:“你說唐子方怎么會想到推薦我倆?” 王拱辰自然也感覺手里拿個朝堂官職架構圖非常熟悉,這種歸納總結的方式、這種嚴謹有序的編排和總結,總覺得特別眼熟。文彥博這么一提,王拱辰瞬間明白了:“你是說,是那小子讓唐子方這么做的?他什么時候和唐子方搭上線了?” 文彥博道:“誰知道,那小子和誰都能說上話,沒見他參加館職試時還是趙概薦上去的嗎?” 兩人交流了一下王雱在他們手底下做事時的辛酸往事,越說越確定這事是王雱干的沒跑了。 文彥博與王雱還算熟悉,特意繞去集賢院那邊找王雱算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