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你們不對勁!-《從八百開始崛起》
第(1/3)頁
日軍騎兵陣列,在緩緩小跑五十米后,開始逐漸加速。
而中國130余名騎兵,還在小跑,并沒有進入加速狀態。
藤原本一眼中露出輕蔑,雙方距離已經接近至400,中國人裝備的低劣蒙古馬竟然還敢不加速,而只需再過十秒,他坐下的大青馬就會加速至最巔峰。
那個時候,時速達到60公里極速的騎兵們就會像一桿桿飛馳的箭,將中國人沒能加速至最高速的騎兵陣列像黃油一樣毫不費力的切至支離破碎。
沒有了騎陣,騎兵們只能各自為戰,人數再多,又有何用?
這一仗,他已是贏定。
藤原本一的自傲自然有他的道理,騎術和戰斗意志暫不去論他,雙方所裝備之馬匹原本就相差極大。
日軍的戰馬俗稱為東洋馬,并不是本地馬種,而是經過精心培育而來。
這戰馬培育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那是經歷了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從明治維新開始,正在崛起的日本無比重視戰馬的培育。日本本土的馬也屬于蒙古馬種,或許在島國素來有‘異’體相吸的緣故,體高(由鬐甲頂點到地面的垂直距離)原本就不過1.35米的蒙古馬到了日本體高竟然再度降低,不過1.3米。
于是,日本政府開始引進阿拉伯馬、純種馬、盎格魯阿拉伯馬,以這幾種馬和本土馬進行雜交,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終于培育出屬于日本自己的大名鼎鼎的東洋馬。
就這,還要經過挑選,體高達到1.53米,體重為460公斤,而且無累贅之肉的軍馬才有資格成為騎兵的戰馬,落選的只能當炮兵挽馬、輜重挽馬或是馱馬。
反觀中國騎兵所騎乘的蒙古馬,體高不過1.35米,體重最重的也不過360公斤,最高時速不足50公里每小時,各項指標都距離東洋馬差上一大截。
當然了,中國騎兵選蒙古馬做為戰馬,雖也有無奈之舉,但蒙古馬也有它的優勢。
該類馬匹不用**糧,什么季節吃什么草料即可,又吃苦耐勞不畏寒冷,生命力極其頑強。
用句大白話說,就是好養活。這個特點是最適合現在的中國國情不過。
而日本的東洋馬,一天不配點精糧就得掉膘,導致日本騎兵平常所攜帶的糧食,馬糧比人的口糧要多,徹底的金貴玩意兒。
另外,蒙古馬在長途行軍上,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在東北,騎兵們曾經連續行軍十天,每天達到100公里,若換成日本的東洋馬,那可是萬萬不能的。
可是,這些特點和現在的戰場并沒有半毛錢關系,騎兵對決,靠的就是短距離速度快速提升以及馬匹本身重量,萬一避之不及兩馬對撞上,自然是身高體重的占便宜。
戰馬馬種方面已經處于絕對的劣勢,更別說日軍騎陣已經在開始加速,而一群中國騎兵還在不緊不慢的散步式向前。
“轟!轟!”猶如炸雷一般的馬蹄聲傳遍曠野。
刺激的中國騎兵們腦后的寒毛都根根炸起,坐下的戰馬亦受到刺激有些驚悚的打著響鼻,馬蹄不由自主地加快。
“穩住,穩住,聽我命令!”龔少勛掃了一眼身邊臉色不變目光冷峻看著前方的唐刀,高聲吼道。
有些心悸的騎兵們紛紛撫摸著坐下躁動不安馬匹的脖子,也竭力使自己的心平靜下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山市|
临洮县|
漳浦县|
孟村|
漳浦县|
泉州市|
澄江县|
西丰县|
鄂温|
涿鹿县|
河北省|
西宁市|
大理市|
靖远县|
沧州市|
潜江市|
建湖县|
中超|
岳池县|
安达市|
道真|
民县|
东乌珠穆沁旗|
札达县|
西安市|
民县|
新营市|
濉溪县|
普洱|
扶余县|
沂水县|
内乡县|
宜城市|
本溪市|
新兴县|
东乌|
昌图县|
安西县|
红原县|
丹东市|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