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高柳城。 俗話說,人到一萬,無邊無沿。 高柳城的北面,已然聚集了近萬大軍,可謂是聲勢浩大,挨山塞海。 不過,人雖眾,大而無當,紀律渙散。 楊信注意到,這一萬士卒相當散漫,三五成群,或坐或臥,聊天者、吃喝者、甚至搏戲者都有,鬧哄哄亂糟糟,一片混亂。 田豐看得皺眉,譏誚道:“聽聞前漢飛將軍治軍簡易,行軍無編制、隊列和陣勢,全憑一腔血勇對敵。這么看來,夏校尉是深得其中三味了……” 他口中的“飛將軍”,是李廣。 不過,田豐此言,自然不是夸贊。 “李廣難封”四個字,卻也不是沒有緣由的。李廣驍勇善戰,才華橫溢,行軍布陣自由散漫,不拘一格,往往以機動性代替軍陣,時常能以少制眾,但也是這個緣故,往往不是大勝,就是大敗。 此種風格,適合小股精銳對敵,卻不適宜大規模軍團作戰。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啊……”楊信大感頭痛。 他不動聲色,觀察四周。 很快,楊信注意到,有兩支騎兵還算精銳,卓乎不群,引人矚目。 其中一支是胡人裝扮,約莫千騎之數,雖也無紀律,但人強馬壯,背弓持矛,人人殺氣騰騰;另一支僅有百騎,是清一色的青馬,騎士以漢人居多,則是紀律嚴明,秩序井然。 “那支胡人騎兵,十有八九是難樓的部眾。”田豐看了一眼,低聲道,“難樓是上谷烏桓大人,統部眾九千余落,卻才出千騎……我怕,難樓是抱了出工不出力的心思,恐怕戰事稍有不利,就會逃走。” “難樓么?”楊信點點頭。 烏桓幾位大人,如速仆丸、蹋頓、樓班等,他還是有所耳聞的。 楊信又問道:“那百騎青馬是誰的部眾?” “不知。”田豐搖搖頭。 “我卻是知道的……”一旁,麹義冷哼了一聲,卻什么都沒說。 楊信茫然,但只當他是在鬧脾氣,也就沒有多問。 “進軍營了,都打起精神來。”他神態從容,一聲令喝道,“讓這些人瞧瞧,何謂虎狼之師!” “是!” 眾將齊聲道。 …… 乞活曲徐徐向前。 隨著他們靠近軍營,一陣騷動開始蔓延,騷動越來越大,竊竊私語之聲不絕。 即便萬軍從中,楊信這支乞活曲,也實在是過于佼佼不群了。 陣列嚴整,士氣高昂,人如猛虎,馬如蛟龍,披堅執銳的甲士開道,殺氣凌人的弓弩手居中,還有甲騎側翼游蕩,蹄聲如雷。 其余諸將臉色皆變,面有敬畏。 “這是哪來的軍隊?”有人忍不住道。 這支乞活曲,明顯是精銳之師,人人皆熊羆貔虎,和其余部隊根本不在一條水平線上。就是難樓的烏桓突騎,以及那百騎青馬騎士,差距也是肉眼可見。 高順、鮑出、張猛、麹義、張飛、文陸、丈八擒豹等悍將,個個做派跋扈,舉止囂張,挑釁地四下打量,一幅誰也不服的兇狠模樣。 而其余部隊的將領,則根本沒有膽敢和他們對視的,視線一旦接觸,則立刻低頭,不敢直視。 一眾強卒猛將的簇擁下,楊信策馬而行,神態悠閑,居高臨下,如同閑庭信步于自家庭院。 “雖然囂張了些,不過,卻能省卻很多麻煩。”他暗暗道。 這是田豐的主意。 楊信畢竟只是個小小軍候,麾下又皆精兵猛將,難免有不開眼的,想要奪他的部眾。而弘農楊氏的招牌,在文人儒生中吃得開,在軍中可就沒那么管用了。 所以,要先示威,打消一些人的覬覦。 雖看起來有些出格,卻能一鼓作氣,在最短時間內解決掉所有麻煩。 更何況,此舉還有另一個好處。 ——引人注目,準確點說,是引起夏育的注目。 …… “請問,是楊信楊軍候嗎?”一名小將前來迎接,戰戰兢兢道。 他不得不恐懼。 隨著他步步靠近,張猛、麹義、張飛、文陸等人紛紛望來,視線有如鋼錐,殺氣宛若實質,讓他渾身冰寒,如墜冰窟。 “正是。”楊信點點頭,道,“你認識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