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入夜,月如銀盤。 太平教徒陣里,一座簡陋營帳中。 昏暗燭火下,司馬俱手捧一卷竹簡,仔細讀著,神情凝重,不發一言。 徐和掀簾而入,身后無頭尸如影隨形,如同護衛,亦步亦趨,片刻不離身。 “剛才,我好像看到神上使的‘精怪’了,”他回頭看了看,好奇問道,“精怪送來了什么?” “就是這個了。”司馬俱揮了揮手,“是在塞外之戰中,那楊子誓的種種事跡……我看過了,很有意思?!? “哦?”徐和聞言,也來了興趣,“來,給我也看看?!? “你確實該看看?!彼抉R俱面露意味深長,將竹簡遞了過去。 徐和含笑接過,仔細閱讀。 他一列列往下看,笑容漸漸僵硬,凝重爬上臉頰,和司馬俱的表情如出一轍。 “這,有幾分可信?”徐和望向對方,神情有幾分驚懼。 他難以置信。 竹簡上,那神鬼莫測的計略,那鬼神難擋的武勇,以及種種匪夷所思的天賦,還有將魁頭等一眾鮮卑大人玩弄于鼓掌的戰果,都著實觸目驚心,不似真實。 “十分?!彼抉R俱深吸一口氣,沉聲道,“冀州是我太平道的發祥之地,而這些記載,則是通過種種手段,從跟隨楊信轉戰千里的幾名騎卒口中探知,還相互印證過,絕無虛言?!? 徐和只覺口舌發干。 他想了想,提議道:“此人有如此本領,不如邀他入我太平道?以此人的才略,將‘七殺’給他又有何妨?” “天真!”司馬俱搖搖頭,“這楊信可是弘農楊氏的子弟,世家子弟都是儒家門徒,有幾個愿入我太平道的?更何況,他的爺爺楊賜,更是我教的大敵!” “大敵?”徐和不清楚門道,面露疑惑。 “我太平道如今已然成勢,又拉攏地方豪強,繼而收買朝中常侍和官員,于是各地官員都很識趣,噤口不言?!彼抉R俱冷冷一笑,又道,“唯獨那司徒楊賜和御史劉陶,竟向皇帝獻言,欲要滅我太平道?!? “不自量力,”徐和面露不屑,“以如今漢室的處境,外憂內患,還想滅我太平道,根本是癡心妄想。” “是嗎?”司馬俱譏誚地看了他一眼,“司徒楊賜上奏,曰:‘張角大勢已成,不可輕率討伐,否則可能會逼反他,引起民變。不如嚴令各州刺史和各郡太守等官員,把流蕩他鄉的人區分出來,全部送回原籍,以削弱張角黨羽。待黨羽剪除,則誅殺張角,亂局可平。’” 徐和表情變了。 好毒的計!這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之計,若大漢朝廷真的依言而行,恐怕還真能將太平道扼殺于無形之中。 “皇帝看了,是何態度?”徐和趕忙問道。 “態度?”司馬俱聳聳肩,“皇帝根本沒看到這封奏疏?!? “哦?那是為何?”徐和又問。 “神上使早已暗中收買中常侍封谞、徐奉二人。”司馬俱一臉微笑,“那封奏疏,根本沒到皇帝手中,就已被扣下了……”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天佑大賢良師!”徐和面有喜色,又道,“神上使的手段,果然依舊是滴水不漏?!? 司馬俱點點頭,又感嘆道:“正因忌憚楊賜,神上使才以精怪傳書,令冀州教徒收集楊信的資料,整理成冊。否則,區區一個小軍候,哪里值得神上使如此看重?不過,這本冊子,對我等卻是大有好處。” “神上使的精怪,還真是好用。”徐和面露崇敬,“速度快逾飛鳥,又能定位諸位渠帥的位置,千里之外的消息,頃刻即至。有他的精怪居中聯絡,咱們三十六方雖散落各州,卻能振臂一呼,默契配合。” “不過,各位渠帥卻是有些過于倚仗神上使了……”司馬俱皺眉,“若是神上使遭遇不測,我等三十六方恐怕會立刻斷了聯系,群龍無首。” “司馬俱,你太過杞人憂天了?!毙旌托α耍寥坏溃吧裆鲜固炜v之才,又擅長幕后隱匿,且與雒陽城中諸多達官貴人都有關系,哪會有什么不測?” “這倒也是。”司馬俱想想,也點了點頭。 這時,一名小帥急匆匆地入帳,疾聲道:“上師,楊信有動作了!” “什么?”司馬俱面色微變,神情凝重,“立刻領我去看?!? …… 輝光璀璨! 司馬俱面色凝重。 他清楚看到,黑暗中,一名姿容俊朗的白衣騎士乘騎著逾輝,身后跟著五十余騎,簇擁著陸康、陸儁父子,正沿河岸向東逃竄,匆匆地逃離。 “不可讓他們走了!”徐和見狀大驚,疾聲道,“快點,攔住他們。” 他一聲令下,太平教徒洶涌而出,如同黑壓壓的潮水,追向那五十余騎。 夜幕下,似有鴻羽紛紛飄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