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十九章第五個任務與上門與糾結 一道身影踩著滑板閃過,帶起道道漣漪,不是許星海還能是誰? 他此時躬著身體,在地下隧道中滑行,看來千足蜈蚣長老的死,并沒影響這條隧道的環境,這里的地面依舊鋪著那層惡心的粘液。 光腦已經分析出答案,這是一種噬酸性菌類,正是它與千足蜈蚣的共同作用,誕生灰綠磷膠溶質原礦,這種罕見的生化類礦石。 望寶山而不得,這是許星海的感受,在他建造生物類原礦儲存倉之前,腳下的礦石對他毫無意義,采集只是浪費時間,還有很大幾率讓生化礦石失去‘活性’,變為普通礦物。 兩條安有切割爪的機械臂在空中穿梭,不時彈出激光,將一塊塊光腦標記的淺層礦石切割出來,再交由震蕩爪粗加工,飛濺的石塊被立場大手一包,盡數丟入碎礦機中。 碎礦機產出的金屬棒,由機械爪-01放入資源背包中,完成采集工作。 原先需要幾分鐘的活,現在被壓縮到1分鐘左右,可惜表層礦石數量有限,已經跟不上許星海的采集速度。 現在許星海做的,就是順著隧道尋找礦脈,有了反重力滑板代步,大大增加他的移動范圍,雖然他依舊受到信號中轉站,那短短2小時續航時間的困擾。 不同于動力甲自帶飛行模式的橫沖直撞,力量十足,也不同于站在力場手上移動的緩慢。 前者不適合在隧道中使用,除非許星海想要一直撞墻,后者速度太慢,已經不能滿足許星海的需要。 反重力滑板,無疑讓他在隧道中自由移動--地面太惡心,許星海又不想做拔絲地瓜,前幾次采礦,一直都是在墻壁上移動。 在拐過一個彎后,許星海直接穿出了隧道,漂浮在空中,墻壁向四周延伸,組成不規則的圓體,形如倒扣的破鍋,大小不一的孔洞和裂紋,遍布其上。 如果將隧道比作地鐵通道的話,那么這里無疑是樞紐站般的存在。 那些粘稠的液體,以一種‘緩慢’的速度,順著孔洞向下流淌,形成一道道壯觀的灰綠色瀑布。 而眾多‘瀑布’形成的湖泊中,則是許久不見的千足蜈蚣,它們密密麻麻,在水中扭動翻滾,進食排泄,繁殖成長,如同沸騰的水面...... 一種明悟涌上許星海心頭,不知不覺間,他已是來到千足蜈蚣的老巢。 不去看下面的情景,感應紐彈出,釋放出藍色光圈,這里實在太大,只能掃描不到十分之一的區域,需要多飛幾次才能探索完畢。 光腦很快將數據傳回,這里的空氣十分潮濕,溫度在30°左右,能量是外界的5倍。 許星海若有所思,他抬起頭,調出行走路線,與地表相對應,也證實了自己的猜想--這里臨近那個湖泊,或者說,這里就是另類的‘地下湖’。 ‘菌湖’中的千足蜈蚣并沒有攻擊舉動,許星海也樂得清閑,他就在湖泊表面飛行,很快將整個千足蜈蚣巢穴的上半部分,掃描完成,并建立立體模型,同以往一樣,丟入艦長日志墨綠星專欄之中。 至于蟲巢的下半部分? 含有異種能量的菌類,會干擾電磁波的反饋,就算許星海鉆進去,也得不到太多答案,許星海搖了搖頭,直接放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