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楊樂回想起蘇曼剛才的架勢,不以為然的哼了聲:“像老頭子有什么好的,一輩子都別想嫁出去了!” 兩個男人不約而同的想象起于瘦的埃爾穿起婚紗咆哮的樣子,齊齊的打了個寒顫,劉璋伸手一推楊樂:“都怪你,胡說什么” 蘇曼走到了料理臺前,拿起了臺子上擺放一排的各色調(diào)料,細(xì)細(xì)的看了起來,果然,埃爾要求嚴(yán)格,陽光海岸所用的調(diào)味料全部為原裝進口,上面一個漢字都沒有。 語言問題不僅存在于楊樂劉璋等中國廚師們面前,對僅僅掌握了幾旬常對話的她來說,一樣存在。 如果她因為聽不懂主廚的吩咐而自甘墮落的暴躁,最后的結(jié)果大抵會和這些中國廚師一樣,淪落為低級小工。 在中式烹飪里,切墩是個很重要的位置,因為中式烹飪對刀工要求很高,而在西方烹飪里,處理食材的方法十分粗糙,都是整片或者大塊的和菜,因為上桌以后,客人們用刀叉還可以進行二次加工。 所以在西餐廳,如果一直圍繞著案板旋轉(zhuǎn),那會的東西,絕不會比一個家庭主婦更多,顯然,楊樂等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才會越來越暴躁。 但是蘇曼同樣沒有精力和時間去學(xué)習(xí)法語,她想起了蘇杭說過的一句話,食物是最好的語言。 在最古早的原始社會,人們還沒有完整的語言體系,只有像野獸一樣呼喝的簡單交流,這個時候,卻已經(jīng)知道通過分享獵物來表達(dá)自己的善意了。 蘇曼決定嘗試一下。 她的想法很簡單,像是剛才洋蔥切圈和切絲的問題,如果知道客人點的是什么,就知道大廚埃爾打算做什么了,對于處理食材自然知道如何下手,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了。 首先,就從了解法式料理的各式調(diào)味料開始。 她拿出手機,這個時候的手機拍照功能和電腦上的攝像頭差不多,只有三十萬像素,卻已經(jīng)足夠使用了。 蘇曼對準(zhǔn)調(diào)料瓶的商標(biāo),一個個拍下來,幸好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的商品,都有一個共——商品名一定是商標(biāo)上字體最大的。 拍完以后,蘇曼見廚房內(nèi)的廚師們大部分都已經(jīng)休息,自己也尋了個地,默默的背誦起了這些看上去毫無頭緒的法國單詞。 不知不覺到了下午上班的時間,蘇曼也摸清楚了陽光海岸的營業(yè)規(guī)律,午餐只供應(yīng)兩個小時,從中午2點到下午兩點,晚餐有四個小時,五點到九點,再加上早餐的兩個鐘頭,剛好八個小時,相對來說,比在川府人家要輕松多了 到了下午四點半左右,先是中國帥哥們勾肩搭背的走了進來,接著是說說笑笑的法國帥哥們,老埃爾板著臉走在了最后。 五點正式營業(yè),很快有服務(wù)生送來了點菜單子,埃爾一看之下,頓時暴跳如雷,蘇曼注意到楊樂對著劉璋一陣擠眉弄眼,不由好奇起來,難道這種事經(jīng)常發(fā)生? 她往前走了兩部,站到了劉璋后,聽到了兩個人的竊竊私語:“老頭子又要發(fā)飆了。”“你說他一廚子,客人點什么就做什么唄,老管人家點什么,真是吃飽了撐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