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梅良駿對于娶吳杏娘這事倒是上心。 他讓吳老二去府衙報信,請求縣令幫他給定遠(yuǎn)將軍報信,讓定遠(yuǎn)將軍派人過來接他。 順便將自己被救后定親的事,一并告訴給定遠(yuǎn)將軍,讓對方送聘禮過來。 梅良駿行事妥帖,為人正直且光明磊落,這風(fēng)度舉止讓村里人都高看了一眼。 察覺到梅良駿的靠譜后,大家對吳杏娘也更加信任。 都覺得這是因吳家村貞潔牌坊庇佑,才得到的福澤。 畢竟若是沒有這個牌坊,那小貴人也不會想著迎娶吳杏娘。 從此后,村人對牌坊也更加重視。 這件事很快就傳到知府耳中。 多年來,上面一直在宣揚牌坊的好處。 可這牌坊畢竟是個死物,真正的好處誰都沒見過。 于是,知府只略微一思索,便將這樁婚事報了上去。 陛下原本就對牌坊這事盯得緊,相信這奏折一遞上去,這兩人便會直接被立成典型。 定北將軍常年鎮(zhèn)守邊關(guān),手中握有大魏兵權(quán)。 他這一道折子上去,不但討好了陛下,還能和定北將軍結(jié)個善緣,何樂而不為。 于是,知府一邊修書定北將軍,另一邊上書皇帝,立志于將這段故事寫得可歌可泣... 可還不等折子送到京城,定北將軍過來送聘禮的人便過來了。 而且他們這次過來, 還打算將梅良駿和吳杏娘一并帶去邊城完婚。 雖然知道對方不是騙子,可畢竟是成親這樣的大事。 吳家村的幾個長輩, 決定陪著吳杏娘一并過去邊城送嫁。 梅良駿非常尊重這些族老的意見, 當(dāng)即命人備好馬車, 將吳家村的人一并帶去邊城。 原想著大家一起上路能熱熱鬧鬧,誰知剛走到半路, 梅良駿便收到定北將軍催他回去的消息。 好在他惦念著未婚妻的安全,將身邊伶俐的小廝留了下來,專門伺候吳家村的一眾長輩。 馬車就這么一路走到邊城。 臨進(jìn)城之前, 族老們在小廝的提醒下忽然想到,他們這是送嫁,必須要用紅轎子將人送進(jìn)城中,否則就不算一個完整的婚禮。 吳家村本就重視規(guī)矩, 當(dāng)即讓小廝找了頂紅轎子回來,讓吳杏娘換上嫁衣坐進(jìn)去。 轎子就這么一路招搖的被抬進(jìn)城中,引得不少人過來圍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