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可惜,新帝最終還是沒能將吳杏娘娶回來。 并不是因為吳杏娘的名聲。 畢竟,當算出來女城一年的收入等于半個國庫的稅收時,名聲這東西就已經不重要了。 這里面還只是女城在大魏賺的錢。 聽說大魏有無數的舶來品,如今連胡商、藩商都不遠萬里上來求貨。 由于女城的位置偏僻,有些聰明的商人當起了中間商。 光是那差價就賺的盆滿缽滿。 而新帝之所以沒有娶吳杏娘, 只單純是因為他找不到給吳杏娘傳話的機會。 吳杏娘是先帝的妹妹,除非兩人在私底下達成共識,否則他想將人娶回來的心思絕對不能往外露。 故而,新帝只能派手下的傳旨太監,帶著十萬兩銀子去女城,借著采買的名義見人。 可惜的是,這十萬兩銀子花出去, 傳旨太監連靳青的影子都沒看到。 他們被安排在貿易區,由于說不出自己想買什么,于是被女城的貿易員強行打包了一堆貨送出女城。 在回城的路上,傳旨太監心中極為感慨。 果然是女城,方方面面考慮的就是周到,從干糧、馬車、馬飼料,到隨行的護送鏢師一應俱全。 就連賬目也是算的明明白白,讓人感覺自己那十萬兩銀子絕對沒白花。 這十萬兩的東西進了庫房,倒是讓后宮的嬪妃欣喜萬分。 新帝就這么眼睜睜的看著那些東西,被妃子們歡喜的一一討要走。 事實上,皇帝雖富有四海,可四海之大,處處都需要錢。 前線那邊,軍餉、糧草、軍士們鎧甲軍服,每年更換的武器軍資。 這些都是實打實的銀子。 國內,今日旱災, 明日水患。 挖河道, 建堤壩,修橋補路。 每日只要一睜開眼睛,滿眼都官員找借口要錢的折子。 新帝并不情愿做一個平凡的皇帝,他總想著在史書上留下一筆。 于是他勵精圖治,兢兢業業,肝腦涂地,以身作則... 總之,之前所有出現在史書上的明君所為,他都嘗試了一遍。 可惜的是,到最后他唯一做到的,只是幫國家省錢。 后宮的開支減半,從皇后到妃子每月的份例全部削減。 倒不至于不給,他好歹也是堂堂帝王,總不能讓妃子的娘家幫他養女人。 因而,這十萬兩銀子,讓他著實難受了幾天。 對于女城也更多了幾分念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