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全知洞察推薦,藍玉煙的體質(zhì)本身不適合修行這世間的絕大多數(shù)道法。 也許除了那些各大道宗的頂級傳承,或者仙王看家密藏,對她都沒有任何意義。 想要將她的潛力挖掘出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她自由發(fā)揮。 李含光從旁盯著,若遇到不合適的地方扭正便好,簡稱放養(yǎng)! 自創(chuàng)神通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藍玉煙嘗試了許久,也沒弄出太大的動靜,但臉上的神情卻越發(fā)興奮,不知是從之前的嘗試中領(lǐng)悟了什么。 李含光給了她一份玉簡,上面沒有記載什么神通,有的只是他自身對道的感悟。 這些東西對于常人而言也許就是枯燥而無味的道經(jīng)。 大概類似那種通篇大道理,一點實在貨沒有的經(jīng)書。 可大道本身就是這么回事。 不可捉摸,飄忽無形,無所不在,又無所不見。 我說天地萬物皆是道,你能領(lǐng)悟幾成? 偏有上古大能,可以開辟出借天地之力悟道的法門,這就是差距! 絕大部分人只能由實入虛,通過那些實在的可觸碰的事物,漸漸摸清其背后虛的本質(zhì)。 但有些人生來就是不一樣的! 比如初代人皇! 比如李含光! 藍玉煙也是如此,她捧著李含光給的玉簡,愛不釋手,眼里光芒更亮,手上印決變幻更快,一門心思沉入了進去。 很快,一行人走過了古橋,朝城門口而行。 白若愚等人興致沖沖,一路討論著自己的收獲和領(lǐng)悟。 靈御霄忽然望向李含光道:“李兄,你在方才那古橋上,領(lǐng)悟了什么神通啊?” 白若愚連連點頭:“是啊,以李兄的本事,收獲定遠勝我們,快說來聽聽!” 李含光微笑搖頭:“那些古法都是極好的,只是不適合我!” 古橋上所留大都是那些被青蓮劍祖斬殺,或者擊敗的古老強者的神通和戰(zhàn)意。 他們的法或許威力滔天,或許強大莫測。 但正如李含光之前所說,那些法都太過古老了,而且大都憑借血脈本能施展,看不到什么讓他眼前一亮的存在。 比如某種從未見過的符文組合,法則利用。 不得不說,李含光早就過了那種見了什么法威力大,就想學什么法的地步。 他現(xiàn)在看待事物的角度早已與常人不同! 也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 ——哪怕不借助全知洞察。 在五域收集的堪稱海量的道法神通,使得他對道的理解早已產(chǎn)生質(zhì)變。 雖說五域那些法論威力肯定不如祖庭,但道理都是一樣的。 而且,作為人族古老大能耗費性命布置下的,如實驗室一般的存在。 五域這數(shù)十萬年的文明發(fā)展真的不慢! 即便在力量上天生受限,但在道法神通的精妙程度上,其實不比祖庭更差,甚至某些方面還要強上一些。 當然這也可以理解。 畢竟祖庭常年征戰(zhàn),尤其是二代人皇沒飛升的那些日子,戰(zhàn)況慘烈,生存都是問題,哪有時間靜下心來研究這些? 所追求的,無非是威力更大,釋放更簡單罷了! 不得不說,那些遠古仙王布置下五域這樣的實驗室,效果很成功! 至少李含光飛升仙界后,接觸了不少神通道法,從沒生出過晦澀難解之類的情緒。 那位二代人皇能夠在那么短的時間內(nèi)成長起來,并馬不停蹄發(fā)展修仙文明,創(chuàng)建研修院,開設(shè)學府,多半也有這種緣故! 能在下界汲取足夠營養(yǎng),破界而來的,即便放在祖庭,也是絕對頂尖的天之驕子! 當然,李含光也不是一無所獲。 他觀摩那些古獸和邪靈族的戰(zhàn)斗方式,觀測他們釋放神通時符文與道則的變化,隱隱洞悉了幾分他們種族血脈的奧秘。 這些天生強大的異族本身,便是道的某種體現(xiàn)。 這對于李含光補全自己的道可以起到一定幫助。 …… 城門高大而廣,宛如傳聞中天宮的大門。 高掛的石匾上刻著三個古字,筆走龍蛇,劍意豐沛。 “白帝城!” 李含光望著那些字,端詳其中一筆一劃,隱約間仿佛看到那位一身白衣,只身負劍的青蓮劍祖,以劍書寫這座古城的名字。 恍惚間,一種滄桑古意迎面而來,伴著如潮如水般的古老劍意,令人目光刺痛,不敢直視。 “不愧為劍祖,如此劍道令人欽佩!” “只是從這石匾無法得窺劍祖劍道的全貌,無法知道其究竟臻至怎樣的化境,我與他的差距又在何處!” 若讓外人知道他此刻心中所想,定會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他竟向往與劍道鼻祖,比一比劍道! 城門已開,露出一條康莊古道。 眾人沿著古道朝前走,很快便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建筑群。 “好龐大的古城!” “你們看,有酒肆,還有驛站!” “這里曾生活過大量的人,有大量民居,也有他們生活過的痕跡,只是如今都湮滅在歷史洪流中!” 眾人走在荒涼空蕩的古城中,看著那些古老居民留下的些許痕跡,不禁感傷。 那曾是人族某段無法遺忘的光輝,如今卻都隨風而去。 “這座神城空蕩一片,民居內(nèi)的陳設(shè)與外界并無太大差別!” 眾人分開搜尋。 李含光隨意走進一間民居內(nèi),目光掃過那些陳設(shè)。 十分簡單,沒有過多的東西。 甚至可以稱得上簡陋。 他在屋內(nèi)轉(zhuǎn)了三圈,視線忽然停留在幾張紙上。 那些紙整齊地在書桌右上角堆疊著,給李含光的感覺,就像前世讀書時,課桌上的書。 紙張早已泛黃,上面依稀可見數(shù)十道毫無規(guī)則的點和線,十分凌亂,一如孩童的涂鴉。 李含光卻忽然覺得這些痕跡有些熟悉,似乎在哪里見過。 他抬手虛握,一股柔勁將紙張托起,順便保護起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