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二道,奧蒂斯·哈里斯,美國; 第三道,杰里米·瓦里納,美國; 第四道,林幕,華夏; 第五道,德里克·布魯,美國; 第六道,布蘭登·辛普森,牙買加; 第七道,布萊克伍德,牙買加; 第八道,達維恩·克拉克,牙買加; …… “選手介紹完畢,運動員們開始最后的賽前準備……” 解說的聲音還在繼續,但此時,很多一直專注的華夏觀眾們此刻卻是有些沉默了。 只是簡單的聽解說讀讀賽道和選手名字,可能讓人忽略,但運動員排列表框出現,看起來是格外的晃眼。 8位選手來自4個國家,而其中兩個國家都是三人全員在列。剩下的法國選手在邊緣道次,而華夏的林幕完全被三位美國選手包圍。 美國、牙買加,短跑項目的整體實力真的是強大。此一刻,觀眾格外的感慨,也格外的讓他們感覺到之前的百米,現在的400米,華夏人能進入決賽,并且能有一爭之力,真的是太不容易。 …… “杰里米·瓦里納!” 林幕站在第四道的位置,他并沒有太多感慨于美國的強大,做著準備工作,偶爾間他也只是隨意的看了看身邊的對手。 特別是他左身后不遠第三道的瓦里納,年輕,看起來還有些稚嫩的一張白人面孔,身材修長,也沒有一般黑人運動員那般的強勁肌肉,看起來還略顯得有些消瘦。 一副茶色的墨鏡套在臉上,神情嚴肅、冷峻,但偶爾不經意間還是流露出了絲絲緊張。 預賽半決賽前后,關于冠軍選手的各方議論一直在持續。但總體聲音中,這位白人和他這位黃種人的呼聲一直不高,哪怕是半決賽中,他們的成績一個是第三一個是第一。 但林幕知道,目前還不算真正職業運動員的這一位,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他將會從今天開始騰飛。 早在400米比賽開始前林幕就已經看過了所有對手,從一開始,其實他內心深處就沒有那么多強烈要與誰誰去對決、拼命去爭奪榮譽的意念。正如他之前所反省的一樣,在運動員的立場上,他保持了太多的冷靜。 其實林幕有時候也想過,他自我感覺成績在穩步上升,身體素質各方面都比手下運動員們還要強些,但卻總不如趙林和楊祖耀他們那般突飛猛進。 可能的原因他想過不少,技術上,屬性上,現在想來,他想明白了,那顆運動員的心還不夠明。從剛一刻,紅旗、國人、身后所有寄予他的期待,讓他真正沉下了心。 當然,其中也少不了一點,他一直缺少可以讓他完全去釋放的對手。 今天不一樣了,有使命、有責任、更有值得為之釋放所有的對手。重生以來,林幕從沒有一刻如此期待于比賽過。 林幕在思考于自我和對手,而他所沒有注意到的是,當他出現在決賽賽場時,其實他的對手們也同樣在警惕和自我激勵。只有真正看過、比過的人才知道,他們的對手并不同于外界的呼聲。 隨著百米和400米進行到現在,林幕的一些事,并不乏于在各國的案頭文牘中出現。 正如很多人所想的那樣,百米9米9,200米20秒,400米45秒,60米6秒5,華夏的短跑,華夏的選手,這每一項都已經值得給與足夠的重視了! 體育場內,眾多的觀眾們看著選手們最后各自的儀式、準備,掌聲、口哨和歡呼聲一刻也沒停歇過。 人們往往更傾向于弱者,或者說是看起來比較弱勢的一方,比如此時被美國和牙買加集團所包圍的華夏人和法國人。從心底里,他們更希望于歐洲同袍和華夏人能創造一次奇跡。 孤單英雄的出現,在大多的歐美觀眾眼中也更具有傳奇色彩和吸引力,何況是規模已經不小的華人助威團,自家的國人,他們怎會吝嗇于掌聲! “on your marks!” 站在起跑線前,林幕收回了所有投向左右的視線,慢慢的調整了呼吸,整個人的精神徹底的投入了進來。 此時,發令員的就位指令發出。 崩起了全身力量,身體里那些蠢蠢欲動的激烈他沒有再去刻意壓制。走到了起跑器前,雙腳踩在助跑器踏板上,俯身低頭,全身力量一陣松弛后,再次積蓄。 一切都準備好了! “set!”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