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林文搖頭:“沒有。” “那怎么制造?” “用眼前的光刻機。” 費米生氣地說:“你這一米的光刻機怎么造?” 林文笑道:“我可以手動操作啊,給我一臺顯微鏡,一把納米刀,我就可以手動雕刻一顆芯片出來。” 盡管費米和他的助手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震驚了,但這一次,還是被林文的話震驚得裂開了。 林文也沒有多說,他很快在實驗室里找到了納米刀。 這是費先生的收藏品。 顯微鏡則在光刻機上。 晶圓的工藝已經(jīng)突破,實驗室已經(jīng)可以小批量制造了。 林文隨手拿了一片晶圓,走進光刻機所在的潔凈室中,將晶圓放入反應(yīng)室中氧化。 芯片的雕刻,是在晶圓表面的氧化層上進行的。 隨后,林文開啟了【靈貓之捷】和【千里之眼】。 拿起納米刀,林文神情專注,手如同磐石一般穩(wěn)定,輕輕在晶圓的表層上切下了第一刀。 手感不錯,有點像切奶油。 制程圖紙就掛在實驗室的墻上,整整一面墻都是。 這是費米的一位好友的遺物,他曾參與過基礎(chǔ)研究,在后續(xù)研發(fā)中好友不幸離世,項目被迫中斷,遺產(chǎn)也都交到了他的手中。 費米稍稍改進就拿出來了。 它擁有一千一百萬個晶體管,制程工藝是360納米,勉強在林文能力范圍內(nèi)。 如果是5納米或7納米的高級芯片,那林文就無能為力了。 這超出了人類的能力范圍極限。 360納米的精度剛剛好,非常適合【靈貓之捷】的發(fā)揮。 林文小心地控制納米刀,在晶圓上一點點蝕刻出線路和圖案。 一千一百萬個晶體管數(shù)量雖然多,但有很多部件結(jié)構(gòu)是重復(fù)的。 林文熟練之后速度迅速提升,三個小時后就將晶圓上的第一層氧化層蝕刻完畢。 隨后光刻機的反應(yīng)室再一次開始氧化反應(yīng),在晶圓的氧化層上再沉淀了一層導(dǎo)電多晶硅之后,林文再次進行蝕刻。 芯片不是一層,而是有很多層這樣的結(jié)構(gòu),就像傳說中的黃角灣立交橋一樣。 每一層蝕刻完畢之后,要在線路上涂上一層雜質(zhì)原子以改變硅的導(dǎo)電率。 四層之后,再挖出上下接觸孔,將金屬合金安裝在孔中,以形成集成電路的接觸和互連結(jié)構(gòu)。 重復(fù)以上過程,直到完全全部集成電路。 十二個小時后,林文終于蝕刻完畢,將這片小小的薄片從晶圓上切割了下來,封裝進早已準備好的外殼中。 這樣,第一枚手工制造的芯片就完成了。 由于是全手動操作,許多苛刻的條件和精密的儀器都不需要了,環(huán)境也不用做到恒溫?zé)o微塵,因為除了氧化之外幾乎沒有化學(xué)反應(yīng)。 整個芯片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全都驚呆了。 這十二個小時,所有工作人員,包括費米,都在潔凈室外以仰望神仙的目光看著林文操作。 他們沒有顯微鏡視角,在他們的眼中,林文幾乎是一動不動,像一座塑像。 他們就這樣看了十二個小時。 只有費米思慮周全一些,將一些準備措施都做好了。 比如封裝外殼。 在林文宣布芯片制造完畢后,費米立刻就將它拿去測試。 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圍著這片幾厘米的玩意工作。 如果它能獲得成功,不僅意味著他們也達到了360納米的精度級別,還代表他們史無前例地獲得個一刻手動芯片。 林文看著他們忙碌的樣子,笑得很開心,不枉他累了十二個小時,眼睛都看酸了。 費米的助手小心地靠近他,摸了摸他的手臂。 林文掃了他一眼:“你干嘛?” 費米的助手用一種瞻仰神一般的語氣說:“林郡長,您到底是不是人類?這個世界上,究竟有沒有神仙?” 林文笑道:“我是人,名字叫林文,來自長山郡,這個世界上沒有神仙,也沒有救世主。” 助手驚訝地問道:“那您是怎么做到的?” 林文微微一笑。 “雖然沒有神仙,但奇跡和科學(xué)都是存在的?!?br>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