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在怡和系商討開發九龍倉的時候,吳光耀也沒有閑著; 因為吳光耀知道,自己的一系列動作肯定會引起連鎖反應; 相比歷史,自己提前兩年收購了藍煙囪(李兆基),提前四年啟動了中區商廈重建熱潮(置地); 這些動作無疑刺激著怡和系,那么怡和系絕不會坐以待斃! 吳光耀仔細搜索著腦海里的記憶,很快想到了怡和系接下來可能會有的動作; 首先,九龍倉集團的海港城商業綜合體,一定會提前提上日程;不過以怡和系的尿性,海港城這種大項目,一定會分為幾期工程,然后整個項目從立項到竣工,恐怕得十年時間。 其次,中區地價日益昂貴,本島的第二商業區將轉移到銅鑼灣;置地如果在不拆老牌商廈的情況下,一定會思量向外擴張,銅鑼灣就是他們的目標,那么牛奶公司就會很快成為置地下手的對象。 最后,中區商廈重建的問題,置地的老牌商廈基本都是在三十年代修建,有九層到十二層的高度,所以怡和系一定會在做完前面兩件事,再會考慮中區重建的問題。 三個動作,吳光耀可謂知己知彼,那么百戰百勝自然毫無問題! 怡和系的第一個動作——修建海港城,對吳光耀的影響不大,因為吳光耀對前世的海港城建筑風格和質量方面,還是很欣賞的;既然如此,那何不讓怡和系繼續為自己做嫁衣呢? 哪怕是擁有海港城的九龍倉,一直也是屬于被嚴重低估的股票;前世李超人悄悄收購九龍倉的時候,九龍倉市值才14億港幣;要知道那個時候,光整個海港城的開發費用,就已經投資了12億港幣左右了,而且還沒有全部竣工;等真正的九龍倉大戰一開始,不少‘專業人士’紛紛就跳出來指出,九龍倉光固定資產就值50億港幣,結果市值被炒到了100億港幣,才被包宇剛完成收購。 九龍倉的事情,吳光耀可以先放一放,但是牛奶公司的事情就得緊張起來了; 所以,吳光耀來到光大證券,把劉禹叫進了自己的辦公室。 劉禹走進吳光耀的辦公室,在沙發上坐下,劉禹的眼神充滿著對吳光耀的崇拜; 為何? 原來在今年六月份,美股開始慢慢下跌,進而在本月演變成股災; 而吳光耀在股災來臨之前,把美股投資的資金,已經全部撤回,可謂是毫發無傷; 劉禹心想,換成是自己,恐怕就算預知到危險,資金也不會全部撤回。 吳光耀看劉禹的眼神帶著崇拜和尊重,已經習以為常; 自己的哪位高管不是這樣,在對大勢的分析上,這些高管一向視自己為神人。 吳光耀問道:“牛奶公司的股票,我們已經收購了多少了?” “142.8萬股,占總股本的28%,股價已經上升到55.5港幣每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