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1月16日到11月20日,五個交易日里,牛奶公司和置地公司股票紛紛大漲; 小市又燒熱了大市,其它個股均有一定上漲,恒生指數逼近260點; 在當周的第一個交易日,港島股市的交投金額,更是創紀錄的達到了3.2億港幣。 而牛奶公司和置地公司,在這五個交易日,并沒有什么大動作,似乎在為后面的大戰蓄力; 吳光耀每天除了聽一下,派往必打街的職員匯報情況之外,和往常一樣工作,也沒有當一回事。 這種收購戰,一般都分為預熱期、高朝期,最后再一錘定音; 顯然,此時大家都還在預熱! .......... 11月21日,星期六。 在置地公司寄與牛奶股東收購文件的的這一天,牛奶公司開始反擊; 牛奶公司在各大報社刊登廣告,旗幟鮮明的表示拒絕置地的收購計劃,并呼吁股東不要接受置地的收購建議。 牛奶公司同時回應拒絕的理由有二: “第一,牛奶公司是一家擁有2000名工人的大型公司,長期以來奉行的是持續、穩定的發展;港島的老牌公司不知凡幾,但大多數的老牌公司在多元化經營失敗后傾家蕩產,股民們因為公司管理層的盲目擴張而損失慘重。牛奶公司經營的奶牛場、制冰廠、牛奶廠,在港島并無挑戰者,且經營良好,可為股東帶來可持續的利益。” “第二,置地公司發起對牛奶公司的收購,其目的不言而喻;但是大家都知道,置地公司經營地產保守,被后來者紛紛趕上;所以,置地公司未必就能夠成功開發牛奶公司的地皮,到時候股民將損失自己的利益。” 深水灣,高爾夫球場。 看完報紙,吳光耀忍不住罵道:“穩健有余,進攻不足,簡直就是敗筆!” 此刻,吳光耀正在和一眾參謀和高管在高爾夫球場的餐廳包廂; 大家吃著粵式早餐,晚點大家還要打一波高爾夫友誼賽。 史俊開口附和道:“港島地產正熱的發燙,事到如今,牛奶公司居然還不提開發剩余地產的事情,股民能有幾個買賬?” 劉禹也說道:“據我們調查得知,牛奶公司的閑置地皮一直未被充分利用,僅僅賤賣過一些地皮;對這一做法,股東已經頗有微詞!” 可以說前世牛奶公司輸的一點也不冤,甚至輸的非常徹底,因為置地公司直接拿到了80%的牛奶公眾股。 前世的置地為什么以這么大膽優勢獲勝呢? 吳光耀也是經過了總結,以次來告誡自己。 首先,當時置地公司收購牛奶公司時(1972年),地產大旺,藍籌股走俏,而置地公司又是藍籌股中的明星股;相比之下,經營保守的牛奶公司自然成為了鮮明的對比; 其次,置地屬于怡和系,怡和當時為港島第一大公司,威名如雷貫耳;在香港,吃穿住行,無一不與怡和有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