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尖沙咀的九龍倉地皮高達1100萬平方尺,租期為1000年,僅憑這兩個數據,就足以讓吳光耀榮登港島的‘大地主’。 當然,尖沙咀的九龍倉地皮雖然高達1100萬尺,但是考慮到容積率的問題,可建設商業面積大概在300萬平方尺。 這是一個什么概念,目前海港城規劃的總面積才45萬平方尺,也就是還有200多萬的土地可供吳光耀發展商業樓宇。 難怪在收購九龍倉的時候,吳光耀的團隊告訴自己,九龍倉的地皮價值就在40億港幣以上; 那么吳光耀恨不得告訴這些人,這些地皮再過二三十年,總價值就是上千億港幣。 地皮大也就算了,重要的是九龍倉的地皮租金是1000年; 要知道港島的地皮一些只有50年、70年、99年,這些地皮到期后,會每年交一筆費用,才能繼續續租下去; 但是尖沙咀的九龍倉地皮,儼然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又來說經營問題,在怡和財團執掌下,九龍倉集團已經建有海運大廈,還有正在建設的海港城(一年的時間,還處于地基施工階段。); 但是,怡和的經營方式相當保守,比如說海港城,建設的工期居然為10年; 工期長意味著建筑成本高,所以海港城的建筑總預算居然在20億港幣,簡直是夸張之極! 而且,原九龍倉集團那種固守自有資金建樓理念,只租不售,資金回流慢,集團資金鏈緊張; 甚至為解燃眉,大量發債,又使得債臺高筑,信譽下降,股票價值長期被低估; 1966年開業的海運大廈,至今還沒有還清債務。 這是因為如此,可以說是便宜了吳光耀! 在前世,船王包宇剛入主九龍倉集團之后,立馬大刀闊斧地改革,首先就對海港城動手。 修繕最先建好的海運大廈,重裝馬哥孛羅香港酒店,新建海洋中心大廈,陸續建設港威大廈,星光城、各種寫字樓、高端商場等,充分利用九龍倉碼頭的偌大地盤,打造成了香江最大面積的購物中心; 可以說,海港城是一個典型的商業綜合體的代表。 到了后世,光是海港城的資產價值,就達到了幾千億港幣; 刨除酒店的年租金收入就達到了一百多億港幣,海港城的所有租戶總零售額達到了五百多億港幣,占到了香江總零售額的7%以上,位列全港第一! 妥妥的一個會下金蛋的母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