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現在的修士當然不可能再去撿剩飯,拾人牙慧,也沒有意義,太過做作,但卻有很多以此為基的斗佛法的方式由此衍生。 比如真言所說的這種,就是一種很出名的借第三方之體來比斗佛法的手段。 具體的說,就是各自選取出數頭獅族,分別由兩人各自向自己選取的獅族身上渡去佛力,這個過程中不允許采取其它方式回補佛力,就像佛祖割自己的肉,肉割一塊就少一塊,佛力割一納庫就少一納庫,比的是很多方面,能全面衡量一名僧人在佛法上的成就! 比如,誰的佛法更精深?誰的佛法更純粹?誰的佛法更具感召力?同樣是渡佛力,佛學不夠精深的,像上古異獸這樣的種群就盡能承受得住,佛力渡過去去就和撓癢癢一樣,恍若未覺! 或者完全靠佛力的積累,渡過去的越多,獅子就越承受的艱難;對真君獅群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不用太考慮佛力渡進它們身體后會產生多少后遺癥,因為它們的境界要比菩薩高一層次。 而且如果有心向佛的話,被佛力渡入身體其實也是對它們在佛法修養(yǎng)上的一個巨大的促進,也是有好處的! 勝負的標準就在于,哪一方的獅子最先承受不住! 迦行僧負責渡入的獅子承受不住,這就說明了他在佛法上的境界非同小可,是為勝! 真言菩薩負責渡入的獅子能一直挺下去,就說明他的佛力對獅子的影響很有限,是為敗! 這里面有一個很關鍵的量化標準--納庫!或者,嘛袋! 這個世界的修真界,和科學世界不同,很少量化標準單位,比如佛力法力,用什么來衡量呢?斤?噸?鈞?簸?好像都不合適!修士們習慣使用上中下品,高中低階,幾成幾分來描述,但卻始終無法在修士們之間建立一個比較準確的能夠量化的標準。 如果要找,也有一個,道家稱納庫!佛門叫嘛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