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寶菩提拋磚引玉,把他們西海佛脈對洞象的見解,爭論,焦點,分歧,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一點也沒藏私!因為他們這些都是推測為主,在真正能自由出入并影響洞象的人面前扭扭捏捏,遮遮掩掩,實在是會讓人笑話。 最后才道:“我等的見解,如瑩蟲之于星辰,在大家面前就是紙上談兵,貽笑大方! 不知押司在這方面可有教我?” 看著眾僧迫切的目光,婁小乙微微一笑,開口布道, “關于自然,道佛兩家的側重各有不同!我也實話實說,佛門在心務虛,道家偏實自然,所以在這方面道家要走得更遠些,這是實情,也是佛門需要改進的一個方向! 如果未來修士之間的爭斗能少些,而在探索自然的方向做的更多些,才是修真界之福! 既說洞象,就避不開五太,這是萬物之始,混沌之初,一點虛無,印照無限宇宙……” 婁小乙沒有藏私!根本就沒必要!就像大科學家和普通門外漢的討論,你就是把所有的公式定理都和盤托出,又能濟得什么?該不懂的還是不懂,不明白的還是不明白,如果要一點點的搞明白這些東西,從頭學起的話,你還是佛門子弟么? 這是從知識角度來說,如果從更大的宇宙角度來說,洞象就是宇宙中最危險的天象之一,制造的慘劇不計其數,就應該成為人類共同研究探討的目標,無分道佛,就不是該敝帚自珍的東西! 當然,他說的只是洞象的基理,而不是自己對身體小宇宙的改變,那是個人的秘密,無法效仿,也有點不太雅觀。 但哪怕是基理,也足足說了一個時辰,就連僧人們都沒想到婁押司如此坦誠,毫不藏私,不由得都心生敬佩;先不說之前種種,只在這對宇宙自然的尊重敬畏上,就讓很多人自愧不如! 這就是心胸,能成大事者,能登高位,必須要有的東西,這一點上,婁押司的心胸對得起他的地位。 但道佛終究不同,哪怕他講了這么多,這么細致,也確確實實對僧人們有幫助,但這樣的幫助遠遠沒有達到他們能和婁押司一樣出入洞象的能力,這不是婁小乙說得不夠清楚,而是佛門所學本身在大自然方面的缺失,這不是他們擅長的方向。 也有不甘心的,一名大佛陀就抱了必死之心,“我佛慈悲,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不親自進去看看,又如何能真正了解洞象真相? 他人說來終覺淺,押司有什么特別需要囑咐的么?” 婁小乙就看了他一眼,“你佛慈悲,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覺得這才是正確的求知觀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