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寧昊,老孟有點奇怪啊,連著找咱們喝了一個星期的酒了,這不是他的風格啊!” 吳景拍完特種兵貴陽居家休息,手里拽著的戰狼劇本得第一稿已經寫好了,不過幾位編劇都不是很滿意,還有得折騰; 本以為徐錚進組了,應該沒人組局,沒想到孟輕舟冒了出來; “嘿嘿,很奇怪嗎,除了他家里那點破事,還有啥能難住他的,看著吧,這酒啊,還得喝幾天!” 兩人把有些迷糊的孟輕舟送上車,等助理的間隙,站那白話; 吳景‘嘖嘖’兩聲,恍然大悟的點點頭:“有道理,看來翻牌子的事,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雖然老孟啥都沒說,但反常的行為,早就讓幾位酒友看穿了,因為每次喝酒他的身邊竟然沒人作陪,這得是多大的新聞,咱孟老板身邊可是不能缺美女的; 《誅仙》的兩位女主,在林玉芬和金淑麗的支持下,小圓臉和茜茜拿到了角色,兩人的反應是一喜一悲; 天仙對這部戲抱著無可無不可的態度,因為小狐的攛掇,勾起了少許興趣,但也沒到非演不可的程度,如今拿到了角色,卻被狐貍精給狠狠地調理了兩晚,妹子由攻轉守的夢想再度破滅,心里正悶得慌呢; 小圓臉則是真的喜歡這個角色,雖說配合蜜蜜給輕舟演了場戲,但結果是好的她就很滿意了; “大叔太過分了,小娜你說,咱倆演陸雪琪和碧瑤,比茜姐、小骨姐差哪了,不就沒讓他進門嘛,小氣鬼!” “還有林導,竟然說咱倆不是天賦型演員,什么嘛?咱家就沒天賦型的!” 單純說演員吃不吃天賦,其實是沒意義的。因為從根本上說,演員是不具備自由表達能力的,他本質上只是一個“工具人”。但在另一方面,表演的“功力”卻是可以討論的。 之所以說單純討論演員的“天賦”沒有意義,是因為在影視行業中,使用什么樣的演員是有主要創作者,也就是導演來決定的。 而導演選擇演員的核心,并不在于演員的“天賦”,而在與演員能不能完成自己創作意圖的表達。有時,導演甚至會為了那種青澀與笨拙感,而故意使用新人。 比如張一謀的《一個都不能少》里,魏敏芝就是如此。而靠《盲井》獲得金馬最佳新人獎的王寶強,在最開始也難說演技有多好,但他的確恰如其分地詮釋了角色。 最具代表的則要數《陽光燦爛的日子》里的夏雨,他憑借在這個電影中的表現拿下了威尼斯電影節的影帝,而那一年他只有17歲——可是,平心而論,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夏雨的表現固然非常驚艷,可拿了威尼斯影帝的夏雨,表演功力真的足以與唐國強、李雪健這樣的國內一流演員相提并論了么? 以夏雨來說,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之后,夏雨本人再未獲得過國際公認的重量級獎項,而他本人在后面影視劇里的表現,也難說有多好。 這就是夏雨身上的悖論——你說他沒天賦吧,但人家年紀輕輕就拿下了威尼斯電影節貨真價實的影帝,這是多少演員一輩子也沒法達到的成就,可你要說他有天賦吧,為什么后來的他就“泯然眾人”了呢? 而反觀國內外的很多著名演員,他們的前期表現往往中規中矩,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演技就往往愈發老辣純熟。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演技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但今天我們在談論演技的時候,很容易脫離具體的作品和情境,將演技看作是一個獨立的事物。其實并不然,演員是創作者用來表達自我的工具,而每一個“工具”都有自己最適合的應用場景。 一個優秀的導演,首先要懂得的是為自己的創作選擇稱手的“工具”,甚至要發現“工具”上被隱藏的閃光一面——《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姜文就展現出了自己在挑選“工具”時的卓越眼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