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好人難做-《華娛之別樣人生》
第(1/3)頁
“網劇?大叔,你不會是逗我玩吧?”
“嘿,你這丫頭,怎么,看不起網劇啊,我告訴你,能在愛優酷上播, 不必那些上星的電視劇差!”
熱芭紅唇一撇,按捺住心情,坐在老孟大腿上看了看《慶余年》的見解,臉色更加郁悶了;
“還是穿越這種老戲碼,大叔,你不知道現在這種穿越戲都落伍了嗎?”
蜜蜜剛走到門口就聽見熱芭的吐槽, 推門進來,看到兩人親密無間的樣子,醋意橫翻;
“喲,你倆這是在談事呢,還是調情呢?”
輕舟招招手,“蜜蜜,你給熱芭說說網劇的市場,這丫頭以為我坑她呢!”
小狐白了老孟一眼,順勢坐在了小迪對面,孟輕舟雙腿一緊,暗自叫苦;
“我看看再說,什么題材的,穿越啊,還是母子穿越,有看點啊,怎么,小迪你看不上?那我們新歷來做吧!”
“誒誒誒,蜜姐,我還沒說不行呢,你這也太不厚道了吧!”
老孟在兩人腰間拍了拍, 制止了即將開始的唇槍舌戰;
“別吵啊,我還沒說完呢,這部小說如果改成電視劇,工程可不小,就算小迪你想全程參與,可能也要和新歷合作的。”
最近兩年,越來越多的明星、藝人都看上了網劇這一塊的前景,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網劇的受眾人群,并不比電視劇少;
十年前,《蝸居》大火,首播頻道上海電視臺,一個沒上星的頻道。
雖然開播四天就創下收視新高,但除了少數能收到上海電視臺信號的地區,大多數人沒眼福第一時間看它。要等當地電視臺采買了版權安排播出,才得以看到。但當地電視臺預算多少、版權采購人員對《蝸居》觀感如何,那都是碰運氣的事。
順著電視媒體和網絡媒體關于《蝸居》的討論,小三、高官、房奴、尺度、物欲暗流涌動,《蝸居》很快出圈了。
后來它在優酷網上線, 觀眾是有想看哪集看哪集的主動權了,但網速不給力。
記得當年,看劇要提前緩沖半小時,透明進度條逐漸變紅,看視頻才能不卡。不然的話,幸運時網速流暢看十分鐘卡一次,不幸時分分鐘卡頓,6kb、15kb地加載著,著急上火很容易換來棄劇。
那個年代,客觀條件制約著,雖然互聯網上五花八門的播放器和資源也有,但人們看劇的主要渠道,還是電視。
準時準點,線性播放,觀眾主動權弱,被動接受,是很長一段時間內,電視與觀眾的關系。
互聯網改變著人與電視機的關系,也改變著電視制作方與版權采買方的關系。
回過頭看,從地方電視臺火起來的《蝸居》,似乎是地方電視臺與民營企業聯合出品電視劇的最后高光。
隨著省級上星衛視各個欄目建立越來越完整,沖收視率的訴求逐漸上升,地方電視臺不再是采買影視劇版權的主力軍。
當國內電影第一股和電視劇第一股華藝、聚美相繼上市后,地方電視臺與民營影視公司的關系,從合作逐漸變成供給方與需求方。
話語權變弱導致的,是權力向衛視轉移。電視臺靠制作劇賣版權的黃金時代一去不返,與此同時,網民逐年增加、視頻平臺發展、草根創作者用低成本網劇試水,正在悄悄影響著人們觀劇的習慣。
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的時代,人們表達觀感,是轉頭跟家人交流,隔天去單位/學校跟同事同學交流。
互聯網改變了電視時代熟人交流的屬性。
電視劇不再是線性單向輸出的內容產品,評論不再是少數執筆之手擁有的權力,只要有鍵盤,人人都是劇集口碑的建立者。
與觀眾主動性同步發展的,是電視劇的載體,開始經歷從從電視機到電腦,再到手機,大屏到小屏的流變。
網劇經歷過三級跳。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化市|
平塘县|
嘉荫县|
景泰县|
中山市|
阳泉市|
沂南县|
武穴市|
石屏县|
福泉市|
墨江|
威海市|
新龙县|
思南县|
丹寨县|
广饶县|
通江县|
彰化市|
河津市|
旅游|
商丘市|
通河县|
葵青区|
东莞市|
普安县|
芜湖市|
辽中县|
来宾市|
行唐县|
滕州市|
海丰县|
涿州市|
舞钢市|
米泉市|
黑龙江省|
大厂|
安岳县|
陇川县|
马鞍山市|
怀宁县|
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