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議論裁撤-《明末親軍錦衣衛》
第(2/3)頁
這就是一盤活全盤活,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希望。
“當然,地方上沒有軍隊是不可能的,洪承疇有些冒進了,所以我決定,將三十萬山陜衛所軍隊,壓縮到5萬,作為震懾地方的武裝力量。”
這才是權宜之計,考慮的相當周全。
“當然了,這里大家會擔心一件事情,那就是將這些軍隊裁撤下來,是不是又會出現裁撤驛站那樣的結局?”
這也是有識之士擔心的問題。
想當年,裁撤驛站的時候,出現了一刀切,結果就是讓整個西北15萬驛卒,失去了生計,而連帶著他們身后接近70萬的家屬,斷絕了生路。最終是,這些受過軍事訓練的驛卒,鋌而走險,成了農民軍的主力,就比如說李自成。
“這一點我已經考慮過了。”趙興立刻打消了大家的疑慮:“裁撤驛站,那是實打實的奪人飯碗,逼人上絕路。但是,我們裁撤衛所軍隊,卻根本不同。第1個,本來衛所,就人浮于事,其中的空額幾乎占據了一大半,我們不過是將那些空額擠出去。還有一個,就是解放那些軍戶,給他們自由。”
這才是關鍵中的關鍵,只要實行了這個政策,那些被淘汰出去的將士,不但不會反對,而且會歡欣鼓舞,感恩戴德。
大明朝廷,實行的是戶籍制度,這剛開始的時候,這種制度是深受歡迎的,也為穩固整個局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凡是所有的事情,都怕一個但是。
明朝戶籍制度將全國戶口按照職業分工,劃為民戶、軍戶、匠戶等籍,民戶務農,并向國家納農業稅、服徭役;軍戶的義務是服兵,匠戶則必須為宮廷、官府及官營手工業服勞役。
各色戶籍世襲職業,不容更改,農民的子弟世代務農,工匠的子孫世代做工,軍戶的子孫世代從軍。這一職業戶制度,繼承自元朝的“諸色戶計”。
而且這種制度,嚴格的規定,軍戶匠戶,其子孫是不能科舉考試的,更不能經商,也就是說,限制了所有其他各種出路。
這當然引起了所有戶籍人口的不滿,這比印度的種姓制度更要命。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平县|
施秉县|
容城县|
昌乐县|
当阳市|
龙游县|
华容县|
固始县|
盐城市|
中阳县|
杭锦旗|
临湘市|
新昌县|
北票市|
白朗县|
卓资县|
康保县|
滨海县|
桂平市|
青阳县|
清镇市|
斗六市|
且末县|
孝感市|
信宜市|
洪洞县|
衡阳市|
宣汉县|
大兴区|
安塞县|
榆中县|
南江县|
深州市|
布尔津县|
洛扎县|
莎车县|
五台县|
迁西县|
蚌埠市|
双城市|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