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除了他們二人之外,虞卿倒也不錯,頗有辨才,而且擅長戰(zhàn)略謀劃,有相當?shù)拇缶忠庾R,只是若論陣前隨機應變的能力就有待商榷了。 至于剩下的虞世基、虞世南之流,治理一方的能力倒也看得過去,但出謀劃策的水平卻根本不被范增放在眼里。 因此,范增對于項氏一族未來的人才交替還是非常擔心的。恰好在這個時候,司馬懿出現(xiàn)了。 此人雖然年輕,但兵法、謀略卻都已經登堂入室,對于局勢的判斷更是精準無比。若是再歷練上幾年,范增相信,即便是他有一天不在了,此人也足夠接替他的位置了。到時候,項氏一族仍然不缺謀主級的人物。 因此,范增便將司馬懿帶在身邊悉心培養(yǎng),這一次更是在自己臥病在床的情況下,將他的這名弟子派到了項羽的身邊。 一方面,紙上得來終覺淺,范增希望用這次機會來歷練一下司馬懿,有些東西只有真正使用或實踐過之后才可以融會貫通。 另一方面,范增也是想要借這個機會磨合一下項羽和司馬懿。畢竟,范增是將司馬懿當做項羽的下一任謀士來培養(yǎng)的。這兩個人的關系若是處理不好,對于項氏一族未來的震動也絕對不會小。 由此可見,為了項氏一族,范增也確實操碎了心。項羽拜范增為亞父,也絕對是他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 點將過后,項羽帶著麾下的六萬人馬就準備開始渡江,今天江面上彌漫著成片的大霧,正好是偷襲渡江的好時機。 項羽看著眼前一片片的迷霧,心中不由的升騰起一陣興奮。今日這江上大霧彌漫,真乃天賜良機也! 同樣,對于這場迷霧,司馬懿的心中同樣暗自欣喜。有這天時相助,他們成功偷襲江夏的把握又增加了三分。 項氏一族日后想要發(fā)展就必須占據(jù)江夏,要不然他們日后發(fā)展的空間會小很多!只有在得到江夏之后,他們的前路才會徹徹底底地打開。 江夏,不僅僅是對于項氏一族,對于荊揚幾路諸侯,都是一個勢在必得的重要地區(qū)。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