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三天過后,在豫州的陽翟城內(nèi),只見陽翟城寬三丈高四丈,一眼望去,有著一股雄城難過的氣勢,在那西城門上,一排身著皮革護甲,手持長矛的士兵,正整齊的站在墻頭,目光直視著遠方,墻上更有許多士兵在校尉的帶領(lǐng)之下,來回走動,兵力著實不少。 而在城池的中央,三根赤色的大旗隨風(fēng)飄蕩,那旗幟之上,既是趙,也是徐,更是一個大大的漢字。 徐字旗,那是因為趙匡胤從徐州起家,而他現(xiàn)在的王位也是徐州王。 至于為何掛趙字旗,那自然不用多說。 而最后的漢字旗,則是被掛在了最中央的位置。 與晉大戰(zhàn),若想不在大義上低了一頭,那勢必要借助漢字旗。 視線進入陽翟城內(nèi)后,只見這里的士兵似乎比百姓還要多上一些,且不是面帶惶恐,就是帶著仇恨,這里的百姓和士兵既恨曹操,又恨晉軍。 當年的曹操在無糧草的情況下,為了軍糧,那可是什么踏破底線的事情都可以做的出來。 而在趙匡胤的有意宣傳之下,都知道李翔的大晉成為了包庇曹家人的幕后保護傘。 并且,當年,正是因為霍去病,中原之地才多了百萬饑民,接下來也就間接的引發(fā)了一系列的中原大戰(zhàn) 頓時讓原本人口繁茂,富庶無比的中原損失慘重,白骨遍于野,千里無雞鳴,幾十萬百姓之死,讓江河為之不流。 在趙匡胤的刻意宣傳之下,晉軍在中原之中和一堆臭老鼠沒什么區(qū)別。 話說起來,中原三州之地,其實應(yīng)該是整個大漢人口最繁茂的一處地方,也應(yīng)該是最富戍的一塊地方。 但這塊地方就像是中了魔咒一樣,這十多年的時間里,各種兵災(zāi)不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