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中原。 敲定了王忠嗣作為主將領兵前往徐州的事情之后,下一步,就是該如何配合吳起、白起他們,拿下南方戰局了。 首先,李翔親領十萬兵馬,坐鎮兗州,與劉備王對王,將中原大戰最后一點尾巴收拾掉。 劉備作為青漢的皇帝,由狄青代替他和對方對線了這么長時間,也該由他這個真正的皇和他面對面了。 此外,斛律光領漢中大營兵馬,再調撥郭子儀部三萬兵馬,從徐州、汝南兩個方向夾擊江淮。 而張遼領四萬兵馬,在王翦水陸兵馬、白起部兵馬這兩路兵馬的基礎上,再作為第三路兵馬,從汝南方向,攻打江夏。 江夏之戰,其實并沒有什么技巧性。 江夏之中,武有徐達,文有姚廣孝,水面之上還有伍子胥,想要以智取勝,基本就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 就算是把晉軍所有的神級謀士全部都集中在一起,都不一定能夠算計成功。 這幾個人,三個臭皮匠,可以頂上一個諸葛亮。但不代表三個諸葛亮,就能夠三倍于諸葛亮的實力了。 而且,朱元璋手中的糧草雖然不富裕,但也沒到了缺糧的地步,想要像中原大戰的衛青他們一樣,拖延到對方缺糧自行崩潰的程度,那更是沒什么可能。 故而,其實這一仗打到最后,其實也只剩下不斷的猛攻,再猛攻了。 兩個足夠強的如果相遇在一起的話,確實反而沒有了什么技巧性,沒有了什么可供操控的空間,這個時候,反而更是正面硬碰硬,很是笨拙的打法。 這一戰,注定也是血肉紛飛的一場苦戰。 拼的就是生死,現在就是雙方的毅力。誰能夠咬牙堅持到最后一刻,或許誰就是屬于勝利的最后一方。一切,就看哪一邊能夠堅持的更久了。 在張遼未到達之前,白起與王翦就已經聯手猛攻江夏旬月,而張遼到來之后,更加是直接替下了白起與王翦,第一時間代替他們,發動了最殘酷的猛攻。 在保持進攻力度的同時,讓長時間猛攻的白起與王翦所部能夠有短暫的休整,給他們恢復戰斗力的時間,以便于更好的狀態投入下一步的攻城戰之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