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支部隊的士兵身披那個時代少見的重甲,配屬藤牌,手持寬大鋒利的斬馬刀,他們都身材健壯,紀律嚴明。 史書記載:「兵馳騎突前,鄭兵嚴陣當之,屹然不動;俱以團牌自蔽,望之如堵。大兵三卻三進,鄭陣如山;.甚銳,一刀揮鐵甲、軍馬為兩段。蓋鑄刀時,用鐵匠百人挨遞打,成此一刀;故銳特甚。」 又說:「久之沖下,鄭兵不動。俱鐵甲胄、鐵面頭子,止露兩足;用長刀砍騎,銳不可當。射中其足,則拔箭更戰;大兵遂敗。」 重裝步兵的應用與時代有很大關系。從南北朝開始,隨著「甲騎具裝」等重裝騎兵的出現,單純輕裝步兵方陣可以很難有效抵擋敵軍的沖擊。 為應對重裝騎兵,唐代組建了「陌刀兵」,宋代則組建了「步人甲」部隊。 陌刀是長柄寬刃的斬馬刀,唐軍中能使用陌刀的都是精銳,史書記載,曾有唐軍以陌刀砍馬,連人帶馬劈為兩段,可見其威力驚人。 而步人甲則是重甲步兵部隊,當時為了應對女真和蒙古的重騎兵而組建,步人甲由1825枚甲葉編成,重達70斤,防御力十分出色。只是步人甲部隊因為負重過大,導致士兵行動緩慢,不利于圍殲敵人。 中國的重裝步兵在南宋達到了鼎盛,但是隨著女真金國的覆亡, 以及蒙古騎兵的崛起,重甲步兵逐漸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 蒙古騎兵擅長騎射,機動靈活,步人甲部隊原本就行動不便,面對飄忽不定的蒙古騎兵只能被動挨打。 元朝建立后重視騎兵的發展,重甲步兵沒有再更進一步。 到了明代,騎兵部隊大都不再追求重裝化,取而代之的是由棉甲等更加輕便但更結實的材料做成的鎧甲,騎兵也采取「中裝化」,兼顧了機動力和防御力,明朝、蒙古和滿清都沒有大規模組建南北朝和隋唐時代那樣的「甲騎具裝」部隊。 在這種局面下,重型步兵也逐漸被放棄了。 但是,鄭成功在長期與滿清作戰時發現,八旗軍鎧甲精良,要應對這種局面,必須組建一支比八旗軍裝備更強的部隊,這就是「鐵人軍」誕生的背景。 其實鄭成功的「鐵人軍」是恢復了唐代「陌刀兵」和宋代「步人甲」地「復古部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