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當然了,完全合理我也做不到,該開的掛我也是要開的,比如正常哪有三個月就能練成的弓弩手,基本上都是兩到三年才能熟練…… 所以為啥古代造反成功率那么低呢? 你拿不出可靠的弓弩手,朝廷那邊動輒就是弓弩大軍鋪天蓋地給你一頓連射,基本上就打出GG了。 真要做到嚴謹,那需要作者本身的專業性,我記得高中的時候看到過一本書叫做新宋,那是相當的嚴謹了,至今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大部分時候作者并無法面面俱到的合理嚴謹,只能在合理和開掛之間做平衡與取舍。 火藥改良是需要時間的,火器制造和改良也是需要時間的,火器部隊的訓練需要時間,形成戰斗力需要時間。 制造火器需要錢,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需要足夠的原材料,需要足夠的時間讓工匠試錯,需要經過試產才能走向量產。 什么地方有硝石,什么地方有硫磺,什么地方有鐵礦,什么地方有銅礦。 冶鐵能力不到位,生產出來的火器總是炸膛怎么辦。 工匠手工制造總有個體差異,難以規范化生產怎么辦。 看滑膛不爽,想要線膛火器,又該怎么拉膛線呢? 看火繩不爽,想要燧發,又該怎么辦呢? 看實心彈不爽,想要開花彈,又該怎么辦呢? 這些都是我寫書的時候會產生的問題,我沒辦法說服自己一步跳過就當這些問題完全不存在。 我也沒辦法說服自己無視主角的生存危機和經濟危機,硬是要他一邊求生一邊砸錢搞科技創新并且瞬間把冷兵器軍隊變成全員熱武器,人手一挺加特林橫掃千軍。 所以每次看到“穿越多少年了居然不搞火器”“用火器對抗騎兵啊”這樣的說法,真是哭笑不得。 每當看到這種說法都讓我感覺造火器就跟女媧造人一樣甩一團泥土瞬間成型,事前投入事后維修還有一系列技術難題都跟不存在一樣。 而且火器本身也成了大力丸一樣的存在,只要一顆下去包治百病,什么問題都解決了,現代火器都能用土法子造出一個簡易版本然后大殺四方…… 說到這里,我也就大概闡述一下自己的態度,贊同的我熱烈歡迎,不贊同的我也沒辦法,咱們就當認識一下,混個眼熟。 另外說一下,之后火器部隊必然上線,戰術革新必然出現。 因為就算是古早版本的火門槍也能給金宋時代的重甲造成重擊,某種意義上終結了重甲時代。 火藥產生的動能和弓弩動能并不在一個層級上,有效射程內,彈丸可以辦到弩箭絕對辦不到的事情。 但是究竟是多久以后,我就不知道了。 此致,敬禮。 睡覺去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