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比如開辦工場招募女子做工,比如村莊內的免費識字學習班,還有軍屬家庭得到的實實在在的福利待遇。 這些優待政策也將促使更多的農民家庭愿意把兒子送到勝捷軍參軍,以保障他們自身的利益。 蘇詠霖利用這樣的福利政策把勝捷軍和廣大農民的利益綁定,互相難以割舍,便可以得到非常堅實可靠的大后方。 這一點,無論是趙開山,還是完顏亮,還是趙構,都不具備。 如此,也能在相當程度上讓參軍當兵成為一種榮耀的事情,極大扭轉了自古以來百姓對軍隊和軍人的負面感官。 勝捷軍所到之處,一切都會變得和原來不一樣。 蘇詠霖一邊加緊根據地的經濟建設和軍事建設,一邊也在加緊政工干部的培養,爭取在更短的時間內培養更多合格的指導人才。 與此同時,軍事戰略也快速成型。 勝捷軍的軍事職能部門參謀司也在這一階段成功設立。 為了讓勝捷軍的專業度進一步提高,蘇詠霖完善了文職軍官制度之后,又開始對參謀制度進行確立,設立了參謀司。 參謀司以蘇絕為參謀司主簿,蘇海生為參謀司郎中,并且力排眾議,提拔新人辛棄疾為參謀司郎中,將其納入勝捷軍的軍事決策團隊當中。 在這一階段的軍事決策過程中,辛棄疾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這一次與孫子義的聯合出兵北上,蘇詠霖的一階段目標是博州、恩州和德州,一路北上取此三州,在這三州站穩腳跟,然后進入河北。 進入河北之后不以擴充地盤為目的,而以號召河北豪杰群起反抗金帝國殘暴統治為目的。 他們需要在河北攻城略地,以自身為榜樣,激起當地人的反抗意志,號召他們群起反抗金國,掀起反抗狂潮。 辛棄疾對博州、恩州和德州三州的攻略計劃提出了一些很有意義的建議,不過在之后的戰略上,他似乎信心不大。 參謀會議上辛棄疾沒有明說,會議結束之后,辛棄疾主動求見蘇詠霖,想要就這個問題和蘇詠霖探討一下。 “以我軍目前的實力,貿然進入河北刺激到金國并不是好事,金國調集大軍南下固然需要時間,但是金國也有常備精銳,金主一聲令下,他們就能南下作戰。” 蘇詠霖對此是認同的。 “這個我是認同的,我知道,這樣做危險系數很高,但是幼安啊,我不可能永遠避開他們,我必須要和他們正面對決,并且擊敗他們,取得勝利,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人跟隨我,反金。” 辛棄疾十分憂慮。 “將軍,這太危險了,稍有不慎,滿盤皆輸啊!” “我知道,但是造反這種事情本就是危機中求生存,若無危險,又怎么算得上是造反呢?我若沒有對抗危險度過危險之能力,又怎么能讓更多觀望局勢的人跟隨我一搏呢?” 蘇詠霖的回答讓辛棄疾無言以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