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整個朝廷反戰的氛圍非常濃厚。 對于女真親貴來說,由于人數少,每年靠著剝削和南宋歲貢得到的東西已經可以滿足他們的欲望,欲望既然滿足,他們當然不想跟著皇帝南下討伐宋國。 對于滿朝官僚們來說,除了極少數好戰分子,大部分都是保守派,并不愿意看到皇帝舉國動員鬧出大亂子,而且誰能保證舉國動員不會威脅到他們的利益? 對于金國立國之本的猛安謀克戶來說,他們大部分都已經是所在地的地主,享有大量的財產和優渥的生活,對現在的生活十分滿足,并不想南下拼命。 總而言之就是生活好了,財產豐厚了,日子過得舒心愜意,只想更多地享受,誰還想南下和宋國打仗呢? 到時候就算打贏了,誰能保證自己一定不會死掉? 那可真是有命拿錢沒命花。 在這樣的整體氛圍之中,整個金國的統治階級和猛安謀克軍戶就沒有多少人愿意開戰的,完顏亮這樣做完全是逆著大眾的意思來的。 可以說完顏亮完全是少數派,真正支持他的人只有那些與他深度綁定的人。 而且就算是這幫人恐怕更多的也是看在他們和完顏亮深度綁定的原因才會支持他,內心未必贊同南征。 于是當他的旨意下達之后,整個朝廷都沸騰了,官僚們群情激憤,相約一起上書給皇帝,請皇帝三思。 一大堆奏表遞上去,完顏亮不為所動,依舊要求他們立刻開始總動員,立刻把命令傳遞出去,不得拖延。 群臣不滿,推選德高望重的女真、契丹和漢人官僚數人面見皇帝,請皇帝不要舉國動員南征,而要遵守紹興和議,享受金國上國的身份即可。 南宋都稱臣了,南宋皇帝給他的上書都寫著【臣構】,都這樣了,還要打他,那不就是沒有道理嗎? 沒有道理的戰爭,自古以來還從未見到有取勝的。 聽著這些庸官們的反對意見,完顏亮大怒,佯裝要殺人,斥退了面見的翰林承旨翟永固、直學士韓汝嘉等官僚,斥責他們不動天下大勢,就知道庸庸碌碌。 官僚們的勸誡失敗了,眼看著完顏亮要一意孤行,他們的利益即將受到損害,他們不甘心,于是又想了一個辦法。 樞密使仆散忽土和皇太后徒單氏關系融洽,他受到一群女真高官的托付,入宮見皇太后徒單氏,請徒單氏想方設法勸說皇帝不要南征。 徒單氏對此并沒有什么不愿意的,但是感覺不妥。 “我雖然是太后,但是身在后宮,不方便干政,如果我去勸說皇帝,有干政的嫌疑,這樣說出去不太好聽吧?” 徒單氏不是完顏亮的親生母親,只是完顏亮的嫡母,沒有血緣關系,關系曾經比較僵硬,連完顏亮遷都中都的時候都沒有把她帶來,而是帶著自己的生母大氏。 完顏亮本身是父親的庶子,因為正妻徒單氏沒有生育,所以得到了一定的重視,才有了一定的地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