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面對金兵的優勢騎兵,周至已經有了準備,他留下了光復軍剩下的全部弓弩箭矢,集合了數千弓弩手組成箭陣,全力發矢射擊,阻擋夏甌和黃昶的沖擊。 因為周至親臨一線指揮,隨時激勵士氣,身邊親衛幾乎全部戰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于是夏甌和黃昶率領的騎兵多番沖擊,奮勇作戰,卻始終不能沖垮背靠黃河的周至所部。 一直到光復軍撤退完成,孔彥舟帶領的主力金兵還是沒能抵達。 夏甌和黃昶帶領的先鋒兵力不夠,未能打垮周至,眼睜睜看著周至親自斷后,然后毀掉了浮橋。 奔涌的黃河水阻攔了金軍的反擊,讓光復軍主力順利撤退。 用高情商的話來說,開封之戰以雙方維持戰前戰略態勢而告終。 但是真要說實話,那就是趙開山失敗了。 開封沒得到,金軍南京路主力也沒有消滅,后勤基地還被毀了,后方三個州慘遭蹂躪,戰前的戰略目標一個都沒有達成。 不過該說不說,因為在撤退途中趙玉成和周至的良好表現,使得光復軍雖然在這一戰中損兵折將近萬,但是主力勉強是保住了。 只是光復軍同樣失去大量糧秣物資,士氣也極其低落,加上后方遭到慘重損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再具備發動戰略進攻的經濟實力了。 趙開山控制區已經被他壓榨到了極限,如果不狠狠地休整一次,卻要繼續下去的話,不等金兵來襲,內部就要爆發全新的起義了。 起義軍被起義軍起義,這可真是充滿了黑色幽默的現實。 周至撤退之后,孔彥舟帶領的金軍主力才姍姍來遲,面對著奔涌的黃河水一樣無可奈何。 不過他的心中還是欣喜大過懊悔的。 又是一場勝仗不是? 但是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為什么光復軍急著撤退? 明明占據了優勢,只要繼續打下去,自己這邊很有可能就要失去防線,開封危在旦夕,怎么就在這個檔口撤退了呢? 難道是后方出了問題? 直到兩天之后,得知徒單克寧的匯報,孔彥舟才知道原來徒單克寧帶著一千騎兵把光復軍的大后方捅穿了,狠狠的給他們的菊部放了血,所以光復軍不得不撤退,放棄了攻打開封。 得知這個消息之后,孔彥舟的心情有點復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