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現實情況來看,以擴招官職來遏制惡性內卷并且籠絡人心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南北兩宋的冗官現象已經證明了這一套的破產。 一味的擴大錄取規模,只會造成冗官嚴重的現象,加上官員高福利,只會活活把財政拖死,北宋南宋吃的虧,明國不能繼續吃下去。 所以蘇詠霖想到了向外走的辦法。 在商業和科技發展起來之后,必然需要政府部門做出應對,需要專業的部門負責這些全新的社會組成部分,那個時候自然需要增加官員數量。 不僅如此,等這些行業發展起來之后,社會上也會產生更多的工作崗位需求,這本身就會分散一部分人的注意力,讓人們不再單單以科舉考試作為唯一的上升途徑。 這是社會發展帶來的內需發展,可以遏制惡性內卷。。 與此同時,蘇詠霖還打算通過開疆拓土的方式來增大外需,不僅要設置本土職位,還要設置海外職位,通過這種方式來轉移部分過剩的內部人才壓力。 開疆拓土不用說,這是明國未來的國策之一。 新獲得的領土也需要官員,也需要官府,也會產生社會生產崗位需求,本土崗位飽和之后就往外轉移,這也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 蘇詠霖知道后來的帶英帝國就是此道高手,本土狹小,但是海外領土數量大,成功轉移了很多很多年的矛盾,直到競爭對手紛紛崛起才不得不退居二線,成為徹頭徹尾的攪屎棍。 想要避免惡性競爭內卷,就要打開格局,往外走。 明清時代的惡性內卷主要就是走不出去,自己的思想僵化之后走不出去,而走不出去就沒有活路,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只能卷。 而要是走出去了,就會開辟一個全新世界。 蘇詠霖雖然目前只是控制了中國北方, 但是他的目光正在掃視周圍掃視周圍一切適合開疆的地方。 首當其沖的當然是南宋。 也挺巧的, 蘇詠霖雄心勃勃開始為收拾南宋儲備人力物力的時候, 南宋方面也得知了西夏徹底玩蛋、明國在西夏故地設河西行省的消息。 當年北宋幾代帝王愣是搞不定的西夏在明國手里也就撐了三四年就撐不住了,一場叛亂就幾乎亡國,再來一場叛亂, 徹底寄了。 西夏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已經停止存在,以后這里只有河西行省, 沒有西夏, 南宋王朝潛在的西北外援徹底消失了。 本來還在為沒能和西夏達成合作一起鉗制明國的大臣們紛紛閉口不言, 尷尬的同時,也感到了莫大的危機感。 原因無他, 明國吞并西夏的行為過于恐怖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