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懷著強烈的憤怒和不滿以及擔憂,趙昚首先批準了樞密院的募兵要求。 然后還額外撥出一筆錢交給軍械部門。 他要求軍械部門研究一次擊發(fā)就能消滅一個軍陣旳鐵管子一樣的火器,還有小一號可以拿在手里發(fā)射并且打穿盔甲、盾牌的火器。 別忘了,它們都能發(fā)射彈丸。 對于研究軍械的要求,趙昚只給了軍械部門的工匠們三個月的時間,他要求他們三個月內研究出這兩款火器,用來對付明軍。 目前來說,整個南宋對明軍新式火器的了解還停留在外形上,并不清楚這新式火器是怎么操作發(fā)射的。 他們不知道為什么一個鐵管子就能噴出一顆大鐵球把一個軍陣給毀掉,也不知道這東西是怎么鑄造出來的。 他們全部的訊息來源都是李顯忠送回來的【死亡訊息】。 而這個死亡訊息到底有多大的水分,那就不好說了,至少懂行的人絕對不會說出一擊毀滅一個軍陣之類的話,但是李顯忠當時顯然也不能準確分辨。 不過也沒差,古代文人的夸張修辭手法實在是太普遍了,啥玩意兒都能整的和黑科技一樣,弓弩射程能整的和現代火器一樣穩(wěn)準狠,不僅射程遠,精度還高,動輒七八百米外一擊取人性命…… 那后人干什么發(fā)明火器? 一個勁兒的拉膛線、搞準星和照門是為什么? 這些都是寫史書的文人們所不會去考慮的事情。 也是皇帝趙昚不會考慮的事情。 趙昚的想法很簡單。 既然明國有這樣的火器存在,還那么厲害,那就必須要制造出來,讓大宋也能用上,否則,就是你們這群工匠的無能。 朝廷不養(yǎng)無能之輩! 趙昚覺得只要給下面人足夠的壓力,為了活命,他們一定能搞出一些奇跡。 他可不管軍械部門的工匠們得知這個行政命令的到底是多么絕望、驚慌,他只知道他需要火器,需要強大的火器,需要可以對抗明軍的火器。 火器不就那么回事嗎? 只要錢到位,還有什么是搞不出來的? 給我搞出來! 搞不出來要你們的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