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簡單來說,原先南宋商人們前往廣州和泉州做外貿生意,只要向市舶司繳稅就可以了。 沒有關稅那么一說。 背景硬的市舶司都不敢招惹,背景稍微弱一點的,最多給市舶司官員或者相關大佬塞點錢保一保平安,算是額外支出了。 但是現在泉州和廣州屬于明國國土,江南國商人想運輸貨物前來做外貿生意, 就必須要向明國控制下的廣州和泉州海關繳納關稅。 不交關稅? 可以啊,那你們的商品就不準進入泉州和廣州,更別談出口。 關稅收著,商人們正式貿易的時候還要收一筆原先南宋市舶司就有的貿易稅,貨物才能離港出發,兩筆稅,兩次收,明國血賺不虧。 然而這樣的情況會給江南國帶來一定的影響, 會給他們的商品出口帶來影響, 也會直接影響到江南國的財政收入和各種權貴高官的私下里的收入。 那么能不能不從廣州和泉州出貨呢? 從其他地方出貨是否可行呢? 答案是沒那么容易。 一個得到世界范圍內廣泛承認的商業港口想要被替代是很難的,尤其泉州和廣州已經具備了數量極大的外商基礎,有很強的基礎建設。 而且很多外商都在泉州和廣州定居,也有大量生活配套設施,他們對這里非常熟悉,且有一定的歸屬感。 想要換一個地方重新組織生活和商業活動,沒個三五年功夫絕對搞不起來。 三五年…… 明國就能把江南國整個吞下肚子了。 更何況南宋水師已經基本覆滅,沒有保護海上貿易的能力,沿海地區全是明軍水師,就算他們想和外商在其他規模小一點的港口重搞一個市舶司進行貿易,但凡明國從中作梗,他們都沒有反抗的能力。 當初南宋市舶司對明國商人的一頓折騰, 讓明國商人鎩羽而歸,什么都沒得到,而現在,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明國來報復他們了。 沈該對此無力反抗,也不敢反抗,只能接受。 對于明國提出的比較高的稅率,他倒是試圖勸說林景春削減一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