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攻-《蜀臣》
第(1/3)頁
“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行二百步。”
——《范蠡兵法》
自春秋時期伊始,拋石車便開始運用在戰事之中。
歷經多年傳承至今,幾乎成為了攻守陣地戰的必備軍械。
而在魏國被號為霹靂車,乃是昔日官渡之戰時,袁紹所筑的土山樓櫓皆被曹軍以發石車所破,故袁軍士卒畏而號之。
但不可否認,魏國當時確實對拋石車作了些改造,令其威力更甚。
如今,漢軍在以往戰事中,繳獲了一些魏軍的霹靂車,丞相同樣再次作了些改造,使之射程更遠、拋臂更堅固耐用。
扼守在陳倉城池的魏軍兵將,對此就深有體會。
試問,被四十余座霹靂車不分晝夜的投石砸來,是一種什么滋味?
魏國士卒不知道怎么去形容。
但他們都很沮喪。
倒不是被砸得死傷慘重。
同樣源于春秋時期,守城方就有了抵擋飛石的辦法。
如墨子所云“藉莫長八尺,廣七尺,其木也廣五尺,中藉苴( jū)為之橋,索其端”者,就是聲稱在敵人攻城拋石車發威時,守城的士兵用桔槔吊起屏障,以遮擋投擲物,起著防護的作用。
故而,陳倉的守城士卒在架著木城等物的庇護下,并沒有出現多少傷亡。
令他們無奈的是,漢軍的拋石幾乎是無休止的!
漢軍在城外的拋石車有百余座,只不過是因為受限于一字擺開以及城墻受攻面不大,故而才以四十余座拋石而已。但有了數量的優勢,他們完全不需要忌諱拋臂與發機頻繁發射而損壞、鉚釘木楔裂碎等問題。
一座損壞了,拉出去修復之時將另一座徑直補上空缺便是。
如此,自是可以源源不斷的拋石。
且汧渭之會后方就是隴山,開山取石十分便利,亦令漢軍很輕易的儲備了無數石頭.......
事實上,這就是丞相用來清障的辦法。
以飛石砸毀城墻之上的箭樓、壓制城頭守軍無法以弓弩狙擊,讓漢軍得以心無旁騖的拔去鐵蒺藜、填平陷坑與護城河,以及焚毀鹿角鹿砦。
一開始,進展很順利。
在飛石的壓制下,漢軍僅僅用了四日的時間,就將護城河外側的障礙皆清理了。
就是在填平護城河的時候,便有了挫折。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萍乡市|
镇远县|
修武县|
南昌市|
犍为县|
宝应县|
华亭县|
饶河县|
扬中市|
江源县|
济阳县|
什邡市|
德庆县|
五指山市|
福建省|
尼木县|
广灵县|
南和县|
桃园县|
大兴区|
丘北县|
习水县|
屯门区|
建水县|
苏尼特左旗|
通河县|
屯昌县|
右玉县|
伽师县|
武冈市|
青岛市|
庆城县|
昌图县|
高要市|
平利县|
兴业县|
蕉岭县|
长治市|
枝江市|
新源县|
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