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困境-《蜀臣》
第(1/3)頁
在此番魏吳兩國共盟伐漢的戰事中,江東的部署與其說成攻勢,不如稱之為守御。
如陸遜以大都督的職位為前番戰事失利負責,提前歸去吳地督促江東的根本之地休養生息了;而全琮則是帶著本部前往西陵峽,與步騭一并扼守益州出荊州的門戶;就連孫權亦親自在江陵城坐鎮。
只有朱然督領了萬余人趕到了巴山北道的筑水(南河)畔。
或許說,這樣的安排亦不算例外。
在江東各部中,歷經大敗后沒有時間休整但仍能有一戰之力的,非長期鎮守在前線的朱然部莫屬;也唯有朱然能讓麾下士卒愿意再次趕赴戰場。
只不過,此番他沒有渡過河水的打算。
就連浮橋都沒有搭建,與漢軍的營寨隔水對望著,深諳兵法所云的“先為不可勝,待敵勝之”。
但誰都知道,江東根本沒有與漢軍再次鏖戰的意圖、
出兵,不過是為了響應魏國的攻勢罷了。
對此了然于胸的漢軍,同樣沒有與江東再次相互損耗的心思。
非不愿,委實弗能。
師老兵疲在所難免,且一直制約漢軍最大的因素——糧秣難繼的問題再次來襲。
雖然供應東三郡戰事的糧秣,乃是蜀地與巴中從米倉古道轉運入漢中郡,再順著沔水東來,路途與轉運難度都小于供應關中的戰事。但伐吳的戰事從去歲入秋時便開始了,已然持續了大半年,對人力物力都是瀕臨極限。
再加上此時春耕剛過,馬上就要步入青黃不接的時節,丞相不想再將有限的糧秣損耗在可有可無的戰事中。
是的,可有可無。
對于如今的大漢而言,促使江東復出兵與魏國來襲的戰略目的已然達成,只需坐等魏國雍涼主力與雒陽中軍發起關中決戰即可,又何必繼續與江東鏖戰呢?
因而,丞相對關興部的安排,也如江東所愿的心照不宣。
乃是讓關興督領八千余將士在筑水西岸落營,其余將士早在唐咨部沒有投降之前,便開始在上庸-房陵一帶的谷底忙碌春耕夏耘了。
但對于秦嶺南道的卻不敢輕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蕉岭县|
石渠县|
金湖县|
郸城县|
法库县|
育儿|
五家渠市|
周口市|
呈贡县|
屏边|
隆化县|
五原县|
绿春县|
逊克县|
毕节市|
安平县|
乌海市|
崇阳县|
福海县|
宣威市|
井冈山市|
临海市|
阿克苏市|
天峻县|
定陶县|
南陵县|
正安县|
遵义县|
南安市|
华蓥市|
卢龙县|
张北县|
布拖县|
仪陇县|
顺平县|
鹤峰县|
上高县|
嘉黎县|
綦江县|
阿鲁科尔沁旗|
白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