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鄧家那邊等到哥哥們開學,也沒有消息傳出,好像鄧婷婷被嚇跑之后就沒回來過,這次他們鄧家想要靠鄧婷婷撈點彩禮的心思徹底沒了希望。 哥哥們都開學后,妯娌倆和陶毅早上做好豆腐之后,向村委以五分錢一天的價格租了牛車,阿娘帶著卓見在家賣豆腐,陶毅趕著牛車,馱著大伯娘和卓琳去山里面挖筍、魚腥草、各種野菜。 因為有牛車,天黑之前他們就能回來。 開學前的最后一個周末,卓大軍帶著孩子們去了一次,帶回來不少白蒿、魚腥草、冬筍,因為這些食材季節性比較強,所以大伯娘覺得不能白白浪費這個階段,不惜租牛車去采摘,卓琳還沒去過,況且她現在也有五六歲了,怎么著也能做一些挖野菜的事兒,所以就把她也帶過來了。 大伯娘坐在牛車上的時候,好幾次都提到。 “不行咱家今年也買一頭驢子?像這個車,你爹就會做,不難,” 牛肯定是買不起的,牛在這個年代相當于后世的收割機,屬于壯勞力,開墾田地的能手。 一頭牛三十畝地,相當于老農民的命.根子,所以你會看到,在古代、民國,乃至建國初期,幾乎吃不到牛肉,就算你能吃得到,也是老死病死的牛,沒有誰會去殺牛來獲取利益。 家里沒礦,把家里耕田的牛殺來吃肉,殺來賣錢,不被老人或者村子里的村民唾沫星子淹死,把腿打斷,算我輸。 后世生牛價格15元一斤,一頭一歲左右的公牛犢能賣上萬元都是少的,母牛幾乎都是不賣的,因為要留著下崽子。 那你看這個年代,生牛價格多少她不知道,不過據說買一頭牛犢子至少也要七八十甚至一百塊,這個年代的牲畜吃的遠沒有后世好,長肉長斤稱都慢。 五六十年代一百元,相當于后世的一萬元,畢竟平均工資三十塊錢的年代,和平均工資三千元的年代,差距是一百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