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范寧想了想覺得也是的,便起身帶著陳意走向了擺放著機柜的機房,里面擺著陳意專門為軍團量身定做的超級計算機作為它的大腦。 機房內,一百臺機柜矗立在一千平米的房間內顯得有些空曠,相關制冷設備也是費了很大功夫才弄好的,不過還好有黑鉆這種東西,不然穩定供電也是個奢望。 現在的硬件還是太勉強了,就算陳意利用面板搗鼓出來了一些黑科技,超算的計算力也只不過每秒三百萬億次,不過接下來的幾年是華國超光速發展的階段,反正他還年輕,再慢慢更新就是嘍。 陳意和范寧又看了看之后便又出了機房準備啟動軍團。 他坐在他自己專門制造的電腦前不停的敲打著鍵盤,但他所用的編程語言并不是現在藍星世面上流行的以英語為基礎的語言,而是漢語。 在人工智能技能出現之前,陳意也一直都在用英語死磕,但進展一直都是龜速,他也不介意,因為全世界研究人工智能的都是這個鳥樣。 但技能出現之后,他發現面板推衍的發散的各種零散信息都有一個苗頭,那就是他的思維模式好像和機器語言有很大的沖突。 良久之后,他終于得出了一個結論,面板傾向于他在以中文為基礎的計算機底層架構環境下使用中文編程來創造人工智能。 陳意對此陷入了沉思,最后終于豁然開朗,關鍵問題可能就出現在這,僅僅是因為他不管是上輩子還是現在,生活的環境都是以漢語作為母語。 東西方不同的文華早就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思維,他想用華國人的思維去使用西方人的編程語言在以英語為核心的底層架構中來創造一個人工智能,相比母語為英語的人群,天生就在起跑線上落后了一大截。 創造一個人工智能,可以看作是一個大人陪養一個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二者是處于不同的語種環境下長大的話,那就經常會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 可能孩子眼中英文的某句俚語是他們的常識,但大人卻不懂從而理解成了其他的意思。 而大人口中“意思”這個詞既可以是名詞也可以用作動詞,而且在不同的語境之下意思也不同,孩子聽了之后可能就蒙圈了,因為在他的常識之中意思這個詞只有一種用法。 那怎么辦呢? 陳意的做法很簡單。 老子干嘛要跟漂亮國的熊孩子死磕? 直接找個華國孩子在華國養大不行嗎? 做出決定之后,他就開始大力開發以漢語為基礎的機器語言。 第(1/3)頁